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云南 » 正文

全球报道:坚持绿色发展 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5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坚持绿色发展 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昆明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和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昆明市全

原标题:坚持绿色发展 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昆明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城市和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昆明市全面把握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精髓要义,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深刻认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短板,自觉把经济建设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文明环境的增长模式,全力以赴打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战。

近年来,昆明重拳治理滇池、打造绿色屏障、实施水土涵养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关停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坚持以创新为支撑,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昆明空间布局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在调整结构上找出路,在促进绿色发展上做文章,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好转,推动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决策部署在昆明落地见效。

保护母亲湖 筑牢生态屏障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昆明人将滇池视为一面镜子,一面映射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镜子,一面映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及历程的镜子。

如今,滇池治理已从过去的以点源污染控制为主,进入流域系统治理阶段,全面实施了以“六大工程”为主线的综合治理体系,在“遏制增量污染”的同时“削减存量污染”。

经过近20年的治理,滇池水体水质日益改善,滇池治理成效初显。昆明建立了“四级河长五级治理体系”,设立河长3489名,实现河道、管网清淤常态化,滇池污染存量不断削减,25条入湖河道水质达标,滇池全湖水质稳定保持在Ⅴ类,草海基本达到Ⅴ类,外海基本达到Ⅳ类,主要河道基本消除劣Ⅴ类。全面推行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金达6.54亿元。

水质的改善给滇池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滇池湿地被央视评为“中国最美湿地”。湿地公园、滇池岸边成为广大市民、中外游客赏景休闲的好去处,滇池治理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转变发展方式 培植绿色产业

昆明市立足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赢。

入夜时分,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里热闹才刚刚开始,3万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有近万人在此交易鲜花。

“2017年,我们鲜切花交易量突破76亿枝,交易额近64亿元,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连续20年交易量、交易额、现金流、交易人次居全国第一。”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花卉拍卖已成为“云花”最重要的交易方式。昆明花拍中心已成为亚洲交易量最大的专业鲜切花拍卖市场,交易量在全球排名第三。

昆明位于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地理中心,2小时航程可以到达全国和东南亚多数城市,5小时航程基本覆盖东南亚、南亚、东亚。因此,云南花卉的发展除了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得益于云南航空和地面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得“云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辐射到全国各地和东南亚。

2017年昆明花拍中心鲜切花交易量达11.04亿枝,日均314万枝,交易额9.65亿元。2018年预计交易量达12亿枝。

2017年,斗南花卉小镇正式入围我省创建国家一流特色小镇之列,建设中的花卉小镇正成为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品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载体,和长江经济带的沿岸省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产业生态化 加快培育新动能

“昆明市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昆明力量。”2018年5月,昆明市委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时提出。

在昆明街头穿梭的车流中,一辆辆绿色牌照的白色电动汽车成为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昆明市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快推动生产方式转变,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着力形成节约资源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

2017年,工信部发布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名单,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4家绿色园区。

与此同时,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我国首批绿色工厂名单,在众多装备制造企业中率先走出了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昆明市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个个丰硕成果:高新区成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经开区成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呈贡信息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特色的信息产业专业园区……

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新模式,广泛开展的绿色消费、绿色出行行动,正在深刻改变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 张雁群 浦美玲

(责编:徐前、朱红霞)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