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伊关系】刘中民:美国无法承受与伊朗开战
连日来,因美国对伊朗极限施压引发的美伊隔空互怼达到了新的高潮,但其虚虚实实、瞬息万变的信息更令外界感到困惑。
一方面是美伊双方高层针锋相对、不断升级的口水战和舆论战;另一方面是特朗普“我们准备好签署一份真正的伊核协议”这一最新表态。前者令世界担心美伊矛盾尖锐化使引爆中东“火药桶”的风险愈加迫近;后者则让人猜测,美伊是否已经开始相互妥协并有可能签署一份所谓的“真正的协议”。
在笔者看来,两者可能都不是真实的状态,美国既没有形成对伊朗发动战争的战略决策和战略意志,更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重签所谓“真正的协议”与伊朗达成共识。当前形势的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扑朔迷离,仍是美国配合对伊制裁、进行极限施压的心理战,其基本诉求之一在于继续制造紧张气氛,进而实现搅乱伊朗国内政治生态、造成伊核协议各方混乱、对伊朗贸易伙伴施压等多种目标。
继续对伊朗进行极限施压,同时通过恩威并施拉拢、分化、瓦解伊朗的贸易伙伴,进而极大压缩伊朗的石油出口,同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局部调整,仍是11月4日(美国为世界各国规定的终止与伊朗贸易关系的最后期限)前美国对伊政策的主线,但美国并没有形成对伊发动战争的决策和决心。其原因主要包括:
首先,对伊朗发动战争不符合美国中东战略的基本走势,也与特朗普利益交易型的商人性格不符。2018年以来,美国尽管在叙利亚、巴以、伊核三大热点问题上持续发力,但并未改变特朗普以最小投入换取最大利益的中东政策。
其次,美国发动对伊战争面临战争方式和道义上的双重困境。从战争方式的选择上,如果美国选择彻底颠覆伊朗政权的“先发制人”的全面战争,将引发地区性动荡乃至全面的战争,并冲击国际能源市场和整个世界经济;如果选择以色列、沙特等盟国参与的有限军事打击,美国将无法在短期内改变伊朗政权,而伊朗必将选择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和美驻中东军事基地,全面加剧叙利亚、也门等地区冲突的方式予以反击。从战争的合法性方面看,美国对伊朗发动战争的法理基础几乎无从谈起,必将无法得到欧洲盟友的支持和配合。
最后,伊朗的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证明,波斯民族有不畏强权的民族意志和韧性。伊朗160多万平方公里的战略纵深、8000多万人口、反抗强权的民族性和什叶派宗教殉难精神、波斯帝国在夹缝中生存的战略智慧,都使美国征服伊朗的困难远远大于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的建制派精英和战略家对此心知肚明,而精明的特朗普自然也很清楚。当然,不排除美国与伊朗在叙利亚等第三方战场发生军事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