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江江苏段发现江豚60多头 仍属极度濒危状态
7月24日,农业农村部就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举行发布会,介绍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国家长江江豚科考队在长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考察发现,白鱀豚、白鲟在长江已基本绝迹,中华鲟、长江鲟难觅踪影,江豚也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长江江苏段中华鲟、长江鲟现状如何?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处处长董加河称,由于中华鲟、长江鲟洄游在水下,情况不明。中华鲟产卵场在长江上游的葛洲坝,长江江苏段是中华鲟洄游经过的水域,去年7月长江扬州段渔政执法人员在江边虾笼里发现一头中华鲟,经中国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所救助失败,可能这是近年发现的唯一野生中华鲟。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告诉记者,野生中华鲟个体很大,葛洲坝截流初期,每年能到坝下的繁殖群体是2176尾,到2013年已降到100尾以下,2017年野生中华鲟就没有繁殖产卵,中华鲟的野生群体如果靠自然繁殖,灭绝的风险非常大,物种状况堪忧。
长江鲟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根据此次长江科考,目前世界上野生长江鲟仅20尾,而且现在已经进入高龄阶段,物种的延续面临严峻的挑战。
江豚是除白鱀豚外,长江里特有的另一种淡水豚类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生态科考估算长江江豚数量为1012头,其中,干流约445头。那么,长江江苏段究竟有多少江豚?考察发布没有确切数据。董加河告诉记者,长江江苏段具体江豚数量及相关状况是分别由南京师范大学科考队、中国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豚科研团队负责。科考发现,长江安徽安庆至上海段江豚分布密度最低,干流内江豚喜好分布在坡度平缓的自然岸带或洲滩,种群呈现围绕沙洲分布的特征。考察结果还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其极度濒危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干扰,这个因素依然是威胁长江江豚生存状况的主要因素,像水域污染、工程建设、航运发展、过度捕捞、非法采砂等等这些人类活动,会直接或者间接伤害长江江豚,压缩江豚的栖息地,导致长江江豚意外死亡现象频发,今年上半年发现20多头长江江豚死亡。
为遏制长江江豚种群急剧下降的态势,相关部门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等方面开展工作。长江江苏段江豚有南京、镇江两个保护区。长江南京段究竟有多少江豚?从长江大桥到江宁新济洲,是长江南京段的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科考队已在长江考察一年多时间,结果尚未公布,但记者了解到,南京以上江段江豚数量回升已是事实,在去年21天约2000公里的航行中,南京以上江段江豚考察共计观察到江豚138次321头次。
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陶长生告诉记者,南京江豚保护区经过多年建设,长江江面从大胜关到新济洲目前估计有四五十头江豚。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工作人员王世成说,“南京是全国唯一在市区可以看到江豚的城市,三桥大胜关江面宽阔,有两群固定江豚,每群有六七头”,南京段江豚观测点江岸有6个,据观察,江面有两个江豚群,最多时有十多头,基本在南京长江三桥、河西鱼嘴、大胜关一带水域出没。下关中山码头观测点冬天还能看到江豚,夏天长江涨水后就难以见到了。王世成介绍,前几年,南京长江段仅二三十头江豚。南京段江豚尽管数量不多,但是个种群。它们为何在南京生存下来?喜欢哪些江段?哪些水域符合它们的生存需求?王世成认为,科考目的是了解清楚江豚的生活习性、数量等指标,指导人们更好地保护江豚,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长江镇江段又有多少江豚?中国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豚科研团刘凯主任告诉记者,中心承担了江苏省长江江豚人工繁育项目,将长江江豚基础研究工作与迁地保护工作相结合,介入长江江豚保护研究领域。今年1月考察长江镇江段3个往返航次共目视15群次/40头次。今年6月考察长江镇江段2个往返航次共目视30群次/57头次。刘凯认为,按照江豚观测头次,在小范围水体内,看到的几十头江豚,有可能是同一群江豚,因为它们的活动范围在20-30公里是正常的。按照观测头次正常估算,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豚为20-30头。据此,长江江苏段江豚应为60-70头。(丁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