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域第二届生态环境投资论坛在贵阳举行
图为第二届生态环境投资论坛现场。李宇 摄 |
人民网贵阳7月27日电 (李宇)7月26日,青域第二届生态环境投资论坛在贵阳举行。论坛邀请了生态环境产业的资深投资机构、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政府领导齐聚贵阳,共同探讨如何促进生态环境投融资、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离不开一系列产业战术——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而资本如何快速且有效地对接产业,自下而上地夯实“美丽中国”的根基,是政府、企业以及各利益相关方思考的焦点。据初步估算,未来,我国整个生态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万亿。
在此背景下,此次论坛旨在畅谈绿色产业发展现状与绿色产业投融资机会等重要议题。
会议主办方青域基金合伙人林霆指出,环境产业是一个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加大处置产能的产业。近几年,我国在很多领域一直在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但环境产业不仅不是“去”的产业,反而是一个“加”的产业,在这个“加”的产业之中,投资热点与痛点是每个产业人士都关心的问题。
论坛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就“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展开演讲,并对新能源投资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投资者不要跟风,要关注长期的东西,不要关注热点。比如2013年的时候,好多人做煤电,也许发了财,但他终究会被淘汰,要看到一个清楚的发展趋势;二是资本一定要在技术先期投入。李俊峰指出,所有的技术是靠金融扶持的,没有金融的扶持,大部分的技术都会胎死腹中。这需要投资人具备战略眼光。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迎来了持续投资发展期,自动驾驶技术,对新能源汽车在2025年以后可能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国家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汽车产业处处长李伟利指出,新能源汽车方面,新型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燃料电池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是投资热点。李伟利认为,在电池领域,从目前国际的进展来看,最有可能率先实现产能化的是固态电池,大概可能在2022年能够实现下规模的量产;充电设施领域,一般性的公共充电设施大家不要投资,因为投了也没用,因为基本上利润率非常低;燃料电池方面,主要是氢燃料,但对于它是否能够大规模落地,保持怀疑。
圆桌讨论环节,能链科技创始人兼CEO林乐,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葛兴安,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史英哲史院长,南海协同创新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吴恩涛吴总围绕“金融与技术:绿色的跨界”展开热烈讨论。
葛兴安认为,靠市场机遇、市场动力来推动现有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是不够的,更需要在政策制定、能力建设以及观念普及上的努力。
“我国环保产业总量增加,未来需求强劲,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会走得更加久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
图为“金融与技术:绿色的跨界”圆桌论坛。李宇 摄 |
人民网贵阳7月27日电 (李宇)7月26日,青域第二届生态环境投资论坛在贵阳举行。论坛邀请了生态环境产业的资深投资机构、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政府领导齐聚贵阳,共同探讨如何促进生态环境投融资、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离不开一系列产业战术——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而资本如何快速且有效地对接产业,自下而上地夯实“美丽中国”的根基,是政府、企业以及各利益相关方思考的焦点。据初步估算,未来,我国整个生态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万亿。
在此背景下,此次论坛旨在畅谈绿色产业发展现状与绿色产业投融资机会等重要议题。
会议主办方青域基金合伙人林霆指出,环境产业是一个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加大处置产能的产业。近几年,我国在很多领域一直在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但环境产业不仅不是“去”的产业,反而是一个“加”的产业,在这个“加”的产业之中,投资热点与痛点是每个产业人士都关心的问题。
论坛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就“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展开演讲,并对新能源投资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投资者不要跟风,要关注长期的东西,不要关注热点。比如2013年的时候,好多人做煤电,也许发了财,但他终究会被淘汰,要看到一个清楚的发展趋势;二是资本一定要在技术先期投入。李俊峰指出,所有的技术是靠金融扶持的,没有金融的扶持,大部分的技术都会胎死腹中。这需要投资人具备战略眼光。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迎来了持续投资发展期,自动驾驶技术,对新能源汽车在2025年以后可能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国家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汽车产业处处长李伟利指出,新能源汽车方面,新型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燃料电池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是投资热点。李伟利认为,在电池领域,从目前国际的进展来看,最有可能率先实现产能化的是固态电池,大概可能在2022年能够实现下规模的量产;充电设施领域,一般性的公共充电设施大家不要投资,因为投了也没用,因为基本上利润率非常低;燃料电池方面,主要是氢燃料,但对于它是否能够大规模落地,保持怀疑。
圆桌讨论环节,能链科技创始人兼CEO林乐,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葛兴安,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史英哲史院长,南海协同创新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吴恩涛吴总围绕“金融与技术:绿色的跨界”展开热烈讨论。
葛兴安认为,靠市场机遇、市场动力来推动现有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是不够的,更需要在政策制定、能力建设以及观念普及上的努力。
“我国环保产业总量增加,未来需求强劲,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会走得更加久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