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
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
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
保持中高速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调,这是我省以生态保护优先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有舍有得,转型再造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青海省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促进了结构加速优化、新旧动能转化提速,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高、底气更足。
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找出并填平在以往高速增长阶段被掩盖或忽视的各种低效率洼地,夯实兼具效率和竞争力的稳固基础,是青海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此,对于传统的重工产业,今年我省开展了“工业强基发展年”活动,实施“双百”工程,推动盐湖资源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培育发展铝、铜、铅、锌等下游精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建设千万吨油气田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实施格尔木大型能源储备基地项目,开展“军民产业融合示范引领行动”,推进现有产业向高质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不仅如此,围绕盐湖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我省着力攻克高镁锂比盐湖提取电池级碳酸锂等技术,攻克铝基、镁基等新型轻金属材料和化工材料,铜铝箔、碳化硅等电子材料,高纯氧化铝、蓝宝石等人工晶体材料关键技术,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并促进产业互补融合,推动集群发展。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面积达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盐湖,钾资源占到全国已探明储量的50%以上,镁占到我国已探明储量的99.9%,锂占到我国已探明储量的50%,这些储量均为我国储量的第一。
当前,察尔汗盐湖正在努力打造千亿元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包括打造100万吨/年的世界镁工业基地,打造10万吨/年的中国锂原料基地,打造1000万吨/年的钾工业基地,打造500万吨/年的熔盐基地,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经典循环经济园区。
这意味着,盐湖镁开发已成为我省乃至中国、世界工业发展的新方向;锂开发已成为我省发展新材料产业的重要路径,初步形成了盐湖提锂-电子碳酸锂-正负极材料-锂电池制造等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锂产业加速向集群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打造千亿元锂产业基地,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我省还将以打造工业四个千亿元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锂电产业和光伏制造扩能提升、装备制造和生物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链条延伸、关键技术突破、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五大工程,打造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加强环柴达木地区资源勘查,积极引进一批集成电路用硅料、碳纤维材料等产业链延伸及补链项目,加快战略性新型产业培育。同时,提高科技创新驱动力,建设盐湖资源、太阳能、锂电池等创新集群,突破锂盐高纯化、铝镁合金深加工等一批关键技术。
利用优势资源促发展
依托我省产业优势,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生物、现代农牧业、生态环保、高原医疗卫生、新一代信息技术——“八大绿色产业技术体系”为载体,加快我省产业结构从“偏重偏粗偏短”向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型,形成生态保护引领、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相互融合的循环型工业体系。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12.8%和23.4%。主要产品中,光纤产量同比增长25.9%,锂离子电池增长10.7%,光电子器件增长13.5%。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在“稳”增长的同时,我省突出重点项目建设,青海铜业10万吨电解铜项目、青海九康中药饮片加工项目已投料试车,比亚迪锂电池公司年产12GWH锂电池、盐湖佛照蓝科锂业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北捷新材料公司年产5亿平方米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等80个创新攻坚工程项目开(复)工建设;锦泰锂业1万吨碳酸锂项目、盐湖海虹年产10万吨ADC发泡剂技改、冷湖滨地钾肥百万吨钾肥扩能改造等83个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开(复)工建设。
截至今年6月底,百项创新攻坚和百项改造提升工程项目中已有163个项目开(复)工,开(复)工率81.5%,完成投资207.7亿元,占一般性工业投资的67.5%。
立足资源优势,彰显发展特色,兼具青海特色和亮点的产业技术体系正在青藏高原上崛起,正在将青海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点,成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