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身残志坚的郑金友脱贫路上干劲足
6年前,郑金友在打工时被砸断了双腿,谈赔偿时,老板又突发疾病去世,他一分钱也没拿到。看着8岁的儿子、精神略有障碍的妻子,这个背负着生活重担的男人硬是把泪水咽回了肚里……
6年后,郑金友成为脱贫致富的典型!身残志坚的郑金友说:“党和政府想着咱关心咱,咱不能向困难认怂!”
今年51岁的老郑是朝阳市建平县万寿街道扎塞营子村村民,他说,身残志不能残。2015年末,老郑家被县里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万寿街道宣传员马丽芬作为帮扶人来到他家,根据他家的情况量身定制脱贫项目,最终选定养猪,用县里5000多元扶贫资金买了两头母猪。
这两头母猪成了老郑的“宝贝疙瘩”,每天早上4点半他就起来,加工饲料、拌料、喂猪、清扫猪舍。这些活儿,对于双腿装着十多公斤假肢的老郑来说,并不轻松。喂一次猪就得清理一次猪舍,用水彻底冲刷一遍。记者算了算,像这样清理一次猪舍得两个多小时,一天得清理3次。夏天还好,冬天寒冷,用水冲洗猪舍后,地面会结冰,双腿不便的老郑没少摔跟头,但他总是乐呵呵地说:“累是累点儿,但心里高兴,有奔头咱就有干劲!”
养猪赚不赚钱,关键看仔猪的成活率。母猪下崽那几天,老郑就整宿守在猪舍。小猪出生了,他赶紧给擦洗干净,保暖,和母猪分栏,一个多小时后再把十多头仔猪抱到母猪身边喂奶,吃完奶后再抱回去,这样的动作,每天得重复十多遍……
养猪是一门技术活,干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没技术,一开始就损失了3头仔猪,可把老郑急坏了。得知这一情况后,建平县扶贫开发办和帮扶人第一时间来到他家,帮他想办法,并请来明白人对他进行养殖技术培训。老郑不断学习、琢磨,猪养得越来越得心应手。辛勤的劳动终于有了回报:2017年,老郑卖掉15头育肥猪和45头仔猪,净挣了近2万元。
老郑的妻子胡玉霞也在村里的帮助下,在当地一家企业做了保洁员,一年有6000元的收入,再加上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和自家两亩地总计6000多元的收入,老郑家第一年就脱贫了。
7月27日,记者在老郑家看到,猪舍里有4头母猪、30头育肥猪和21头仔猪。他告诉记者,今年的收入能比去年多一倍。看着老郑脸上的笑容,记者感受到了精准扶贫给老郑一家带来的变化。
现在老郑家脱贫了,但老郑脱贫路上不忘乡亲。最近他正在和村里商量,准备找一块大点儿的地方,扩大养猪规模,把这两年总结的一些养猪技术和经验与其他贫困户分享,带领他们一起脱贫奔富路。
看着院子里欢蹦乱跳的50多头猪,老郑真切地感到未来更红火的日子在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