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娘娘山人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
|
美丽的舍烹村。盘州市委外宣办供图
|
人民网盘州7月28日电(王钦 孙远桃 龙章榆)在中国西南贵州省境内的乌蒙山脉南端,一座海拔2300余米的山峰拔地而起,当地人称“娘娘山”,这里也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中国凉都六盘水的“三变”改革发源地。
曾经,娘娘山石漠化严重,交通信息闭塞,区域发展缓慢,一度是六盘水盘州市最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不过,因为一场创造性的变革,山脚下贫困的村民,正在上演华丽蝶变。“过去不敢想象,土地能入股,在家门口就当上了‘上班族’。”娘娘山脚下的舍烹村村民刘美芬将自家的9亩土地流转到娘娘山农业园区,她还到园区负责大棚的日常管理。
除草、浇水、将长歪了的瓜藤移到合适位置……刘美芬已习惯这样的日常。除此之外,她每年还有4500元的股金分红,加上每月2000元的工资,比以前种田和养牲口的收入高了几倍。“更重要的是,工作就在家门口,能和一家老小一起生活,幸福感也越来越高。”刘美芬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
刘美芬的获得感,从2012年5月开始。那一年,已在外靠开煤矿发家致富的村民陶正学看好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决定返乡创业。随后,他带领村民成立了银湖合作社,并动员当地群众,用土地经营权、闲散资金等入股建设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
为了进一步丰富娘娘山的旅游业态,此后,园区逐渐发展起猕猴桃、蓝莓、刺梨等产业,昔日的荒山野岭,在生态产业的承托下,形成了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农民成为园区真正的创业者、主人翁,享受务工收入、土地租金、按股返利三份收入。
“农民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项目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经覆盖了舍烹、播秋等8个村。”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相关负责人陶永川表示,目前,园区已经整合了10.68万亩土地、林地和草地,组建了12个村办实体经济,开发了18个旅游景点,有5000多名农民入股成为股东,近千名当地农民进入园区成了产业工人,超过9000人通过分红和就业实现增收,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这场将农村有限的“山、水、地、人、钱”资源整合发展的模式,后来被总结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中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部人口脱贫,贵州省是这场扶贫战役的主战场,在贵州娘娘山脚下进行的这场土地革命的成功,也被政府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了全国可复制的样板推广,中国各地农村正致力将“沉睡”的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盘活。围绕“股份农民”这个核心,聚焦人、地、钱、农业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五个要素,助力贫困农民实现幸福脱贫。
爬上娘娘山山顶,往下眺望,层层峰头层峦叠嶂,湖水与民房交相辉映,山谷底下的农业园区绿色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娘娘山风光。盘州市委外宣办供图
|
|
娘娘山温泉小镇。盘州市委外宣办供图
|
|
娘娘山夜景。盘州市委外宣办供图
|
|
娘娘山园区鸟瞰。盘州市委外宣办供图
|
|
盘县娘娘山一带峰林。盘州市委外宣办供图
|
|
陶正学与村民签字入股协议。盘州市委外宣办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