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7月12日,青铜峡市陈袁滩镇唐滩村,76岁村民马光祖家房前屋后挤满了乡邻。作为烈士父亲的马光祖和一家人这天搬进了3间抗震新房,这是由宁夏军区委托青铜峡人武部新建的住房。当天,他将一面印有“关爱烈属暖人心 不忘初心为人民”的锦旗送到了宁夏军区官兵手上。“做梦也没想到,儿子走了32年,部队还惦记我们,给我们盖新房,照顾我们的生活。感谢共产党!感谢习主席!”马光祖说。
今年以来,为贯彻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重要指示,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宁夏军地重点对军烈属(含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遗属)、退伍老兵及现役军人军属(简称军人“三群体”)开展脱贫攻坚和优抚解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为国慷慨献身,国家不会忘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人的英勇牺牲行为永远值得尊重和纪念;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军人“三群体”人员为国家或慷慨赴死,或随时准备献身,或默默为国防事业奉献,是国家的功臣和宝贵财富。对他们优先帮扶既是一种褒奖,更是一种导向,能够增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社会认同感,帮助他们提高社会地位,摆脱生活困境,提升幸福指数,让他们过上舒心、有尊严的生活,充分感受到“从军报国得尊崇,解甲归田受尊重”的社会风尚。
宁夏军区坚持“依靠军地现有机构人员、依据现行脱贫政策标准和优抚政策规定、依托军地和社会共有资源”的原则,走访摸排全覆盖,区分脱贫和优抚两类对象,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多方协力齐抓共推,在全国率先开展军人“三群体”脱贫攻坚和优抚解困。
今年年初,宁夏军区除各级值班值勤人员外,从军区领导到军分区、人武部干部职工全员出动,和市县(区)扶贫、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连续13天进村入户,先后走访摸排4375户,了解军人“三群体”生产生活和实际困难,核查登记军人身份、家庭成员、经济收入、困难需求等近10万条信息。甄别确定首批7个军烈属家庭、41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和465个非建档立卡户为今年重点帮扶对象,建立完善信息档案。
宁夏军区本级筹措经费745.5万元,5个军分区(警备区)和22个人武部都从“家底费”中挤出一部分用于军人“三群体”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和非建档立卡户优抚解困。军区投入30万元对7名健在的烈士直系亲属,逐一上门看望慰问,为他们购置了被褥、毛毡和洗衣机等生活用品。
中卫市沙坡头区高营村参战老兵芮新明因车祸致残,老伴常年患病,儿子又因车祸去世,住房透风漏雨,生活陷入困境。当地人武部及时上门,帮助修缮住房,慰问救济。参战老兵杨进学夫妻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做环卫工,没有养老、医疗保险,三个孩子都上学,家庭开支大,生活困难。当地人武部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协调政府为他解决一套廉租房,协调所在单位为他上调工资,并送去慰问金。得到帮扶后,杨进学专程到人武部致谢。
在新疆某部服役的同心县士官李国军事素质过硬,2017年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并荣立二等功,但他的父亲、母亲、姐姐身体均有不同程度病患,家庭负担重,为此李国萌生服役期满复员回家的念头。同心县人武部了解情况后,协调县政府对他家进行优抚解困和经济补助,又为病患家属代缴了医保。人武部及时向李国所在部队领导通报军人“三群体”帮扶情况,并激励李国“安心服役,家里的事交给我们”。李国深受感动,表示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好的精神状态再立新功。
宁夏军区对军人“三群体”帮扶采取“跨越式解决法”,在执行层面跨越历史遗留难题,直接解决老兵的现实困难,帮他们优先脱贫、优先致富,感受温暖、受到尊崇。通过暖兵心、稳兵心,为提升国防软实力和部队战斗力作出贡献,把老兵的心向党中央、总书记凝聚。
军地合力解“三群体”之困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军人“三群体”脱贫攻坚和优抚解困,军地密切协作,边研究、边探索、边推进。
今年4月20日,自治区脱贫攻坚军地联席会议召开,军地共同研究扶贫和优抚政策,把政策用足用好,起草了做好军烈属、退伍老兵及现役军人军属脱贫攻坚和优抚解困工作的两个实施意见,明确了40条脱贫攻坚和优抚解困政策。自治区扶贫、民政、财政、教育、住建、交通、卫计委、旅游委等11个部门按职责分工认领了任务。
军地在对军人“三群体”帮扶可行性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召开党委扩大会、军地联席会、任务部署会、调研座谈会等,引导各级各类人员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中央有精神、总书记有指示、社会有呼吁、老兵有期盼,传递的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
宁夏军区提议军地联合出台对军烈属、退伍老兵、现役军人贫困家庭脱贫攻坚和优抚解困的相关政策,从政策层面对脱贫攻坚和优抚解困进行优惠优待,在子女教育、看病就医、危房改造、小额贷款、产业发展、适龄子女优先入伍等方面进一步作出明确和规范,体现军人优先优待的原则,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军地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军人“三群体”,形成了辐射带动效应。宁夏山东商会主动帮扶红寺堡区33个军人“三群体”建档立卡户;宁夏不老子集团公司志愿参与帮扶,为中宁县老兵种植的共215亩枸杞提供有机肥料、地膜和技术指导,高于市场价20%回收产品,并签订协议书,给老兵吃了“定心丸”;永宁县个体业主杨洪林拿出3万余元,自发对县里49户退伍老兵家庭走访慰问,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军地合力对军人“三群体”帮扶,实现了政府、军区、企业、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参与帮扶,10多家企业作为“预备队”随时补位、救急。军地一系列合力举措,传导着崇尚荣誉、崇尚英雄的社会风尚,让群众对老兵高看一眼,使军人“三群体”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
精准帮扶因户施策
对军人“三群体”进行帮扶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而是整体上体现优先,按照先急后缓、着眼长远、注重“造血”的原则,突出建档立卡户脱贫攻坚和非建档立卡户优抚解困,使“三群体”整体同步享受党中央的关怀温暖。
为了提高帮扶的精准度,宁夏军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困难户进行区分,梳理了贫困户依据国家标准要解决什么问题,困难户要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户一个办法、一户一个对策的帮扶措施。
梳理发现,“三群体”建档立卡户因病致贫的占43%,因年龄偏大、缺乏劳动力致贫的占38%,因子女多、教育致贫等其他因素占19%;非建档立卡户不同程度存在家庭住房、创业就业、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等困难。军区派出督导组,认真会审把关一户一策,确保帮扶措施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平罗县老兵杨光新是建档立卡户,想种蘑菇但因为资金限制一直没有实现。平罗县人武部了解他的想法后,积极联系企业给他提供技术指导,并给予资金扶持,让他实现种蘑菇致富的愿望。
同心县今年77岁的马芳兰老人,是锁少礼烈士的母亲,她的丈夫和儿子相继去世,唯一在身边的小女儿患有精神疾病。吴忠军分区和同心县人武部了解情况后,到家里看望慰问,为老人和其小女儿缴纳了最高档次的医保。此后定期到老人家走访慰问,陪伴和照料老人。
军地联合将“三群体”帮扶对象纳入政府创业就业培训计划,优先安排驾驶、烹饪等技能培训,给予一定经费补贴,让他们优先脱贫致富,过上有尊严、受尊崇的生活。
退伍不褪色,心向党中央
宁夏军地注重引导“三群体”脱贫先立志,既要靠党的阳光雨露,还要靠勤劳致富。
永宁县闽宁镇老兵李明廷因长期患病不能进行体力劳动,宁夏军区协调闽宁镇党委、政府为他托管的肉牛进行补贴,并对他和妻子的医保升档。军区领导多次看望慰问他,让他感到身为退伍军人的荣耀。他说:“那么多军车停在家门口,军区首长见到我敬礼,询问我的生活,这么多‘家人’关心着我,邻居也高看我一眼。部队没有忘记我,我心里暖暖的。”
西吉县老兵董耀武、车载琰对帮扶人员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在乎帮助我们多少,看中的是得到党和政府的挂念、社会的尊重,生活有尊严,让我们感到舒心和自豪。”
宁夏军区领导表示,军人“三群体”帮扶这件事要长期不懈干下去,这样,老兵们为国家所作的贡献和牺牲奉献的精神才不会被忘记,他们才能真正地长期得到尊崇,社会才可能形成崇尚荣誉、崇尚英雄的价值导向和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
“三群体”帮扶开展以来,军地双方多次召开老兵座谈会,面对面倾听老兵意见建议,与他们真诚真心对话,帮助解决困难。注重发挥退役军人党员受党教育多年打下的思想政治基础,探索把分散在不同地域、行业的退役军人党员就近编入基层党支部,争取使退役军人党员做到“离军不离党”“处处当模范”,牢记第一身份。
宁夏军区政治工作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军地双方将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跟踪督导落实相关政策,确保长期推动,让尊崇军人的新风吹遍塞上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