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沧州记者 代晴 通讯员 刘春梅 文/图
三十四年前,崔文双走进河间市黎民居乡北老生中学,成为一名民办教师,扎根在河间市最偏远的乡村中学。三十四年里,他呕心沥血,放弃休息时间,创办了“北中微画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美术特长生,为农村孩子增加了一条成才之路。
投身农村美术教育
崔文双是河间市黎民居乡崔庄子村人,自幼爱好绘画。1982年高考结束后,他来到沙河桥文化站美术辅导班学习。那时,他经常凌晨四点起床出发,步行三十多里路走到景和,再搭车赶往学习地点。
有一次正值冬天,天气特别冷,崔文双走到故仙大堤天开始下起雪来,此时离家还有三分之二的路程。他想住宿,身上又没带钱,只能硬着头皮走进一家大车店,对店主说,“我给您画张像。如果画得像您,您让我住下;如果不像您,我就走。”半个小时后,他把一张老人抽着旱烟袋的画像拿给对方,老人很满意,就让他住进了大车店。也正是有了这次经历,崔文双学习绘画的信心倍增。他刻苦学习民间工艺美术,还学了玻璃画、炭精粉画、美术字和广告招贴画。
1984年,怀着对美术和教师职业的热爱,崔文双走进北老生中学(现黎民居第二中学),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负责全校的美术教学。一支铅笔、一张素描纸、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就是崔文双创办的“北中画室”最初的样子。
1985年,美术成了考师范类学校的必考科目。当时只有考试大纲,没有正式的美术教材,崔文双就翻阅大量资料书籍、自编教材。针对大多数农村孩子美术功底薄弱的情况,他自编的教材通常以农村常见实物为例子,方便学生们尽快入门。教材编好后,他用蜡纸制版,油墨辊式油印机复印,再装订成册免费发给学生们使用。那一年,有三个学生顺利考入泊头师范。
因为画室太小,崔文双只能在教室里上美术课。每次上美术课,为了给学生们示范绘画过程、分解细节步骤,他一趟又一趟地搬运实物、画架、纸张和笔墨。很多学生和家长不重视美术,说美术是副科,学不学不重要。即便如此,崔文双也从未放松过教学。他说,“只要有一个学生愿意学习画画儿,我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教。这是教师的职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崔文双经常给学生们画素描,画得栩栩如生。学生们看到自己成了画中人,兴趣一下就来了。他与学生们一起探讨绘画过程中的一点一滴;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研讨教学方法;开办美术作品展;成立绘画兴趣小组,学生们则把加入美术兴趣小组当成一种骄傲。
辛勤换来“桃李满天下”
“老师,什么是构图呀?”
“通俗地说,构图就是被画物体在画纸上的摆法或布局,就好比宅基地里的房子如何建造。”崔文双在一个名为“北中微画室”的微信群里对一个学生说。
崔文双创建的这个微信群,将“北中画室”更名为“北中微画室”。所谓“微画室”,第一层意思是微小,第二层意思是通过微信教学。在微信群里,每天都有学生向崔文双请教关于绘画的问题,他都耐心细致地讲解。崔文双作为学校唯一的美术教师,学校领导一直将画室交由他打理,他也在2001年成为一名正式人民教师。三十四年来,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美术特长生。
为了让学生们更快捷地学习绘画,崔文双还学会制作美篇,把自己编制的教程发到微信群里。当58岁的崔文双第一次用美篇做好美术课教程时,他居然像小学生一样,高兴得一宿没睡着觉。有了这些电子教程后,学生们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了,哪怕是一条线的弧度也会认真地讨论半天。崔文双的辛勤付出,换来了桃李满天下。2015年以来,该校已有10多名美术特长生被河间市一中、沧州市三中录取。
崔文双早年的学生,今年51岁的郑学苓,参加沧州市某公司组织的职工书画大奖赛,在10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2017年被河间市一中录取的林鹏,创作的《静物组合》被沧州一中作为范画列展。
看到学生 就像打了鸡血
上个世纪80年代,崔文双作为一名民办教师,每月的工资只有三十几元。为了热爱的教师职业,他把家抛给妻子。那时候家里的孩子小,为了改善生活,他的妻子不仅种了十多亩的蔬菜、西瓜,还养了几头猪。看着妻子每天累得直不起腰来,崔文双心里非常内疚。
他的女儿四岁那年,因为没人照看,手被划伤了,流了很多血。女儿抱着崔文双喊疼,妻子也流着泪埋怨他不顾家。他紧紧地抱着女儿,满心惭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为了帮妻子多做点农活又不耽误教学,崔文双就成了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白天在学校给学生们上课,晚上在家干农活,天天干到十点多。次日凌晨还要早早起床,陪妻子去二十多里外的农贸批发市场卖菜。紧接着,要在七点钟准时往回赶,到学校上课。
因为劳累,崔文双经常在市场里坐在三马车上就睡着了。菜市场人声嘈杂,他困得睁不开眼睛。但只要到了学校看到学生们,他就像打了鸡血,满身的疲倦立马会烟消云散。
这几年,崔文双的妻子做过血管瘤、扁桃体摘除、子宫肌瘤手术,每次住院他和妻子都是选离家最近的医院。崔文双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赶去医院照顾妻子,但不论自己有多难,他从不主动跟学校的领导和其他老师说。
让农村孩子 多条成才路
美术是一门需要静下心来精雕细琢的艺术,没有时间根本做不好。每班每周一节美术课,对于爱好绘画的学生来说时间太短,崔文双就利用午休、下午放学后以及周末和节假日免费给学生们补课。特别是每年中考文考结束后、艺考前的那段时间,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放假了,但“北中微画室”内,崔文双还在和十多个报考美术特长班的学生一起研究绘画作品的线条和构图。
除了学校,家也成了第二课堂。三年前的暑假,家住后保住村的学生李荣昌慕名来到崔文双家里学习。当时,崔文双刚刚给其他孩子们补完课,正在地里给玉米浇水。接到电话后,他马上回到家里给李荣昌指导,然后又风风火火地赶回地里干活。2015年,李荣昌被河间市一中美术特长班录取。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在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如今“北中微画室”已经变成了几十平方米的一间大教室,配备了画架、画夹、模型、彩墨等教学器材。崔文双对画室越来越满意,把自己的办公室也搬了过来。他笑着说,“我在这儿办公,哪怕课间有十分钟的时间,学生们都能找到我画一会儿。”
每次学生们离开后,崔文双都会把用具摆放整齐,把教室打扫干净,把学生们的作品收起来。学生的这些作品,不管有没有完成,在他的眼里都是宝贝。
最近几年,爱好美术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崔文双变得更忙了。但他无怨无悔,他只想把自己所会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他说,“只要能让农村的孩子多一条成才的路,我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