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其昌教授在讲授“科技写作及演讲技巧”课程。本报记者 朱 虹摄
“我演讲的场景是,刚毕业的高中生推介自己做家教。”7月,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科技写作及演讲技巧”的课堂上,来自天津耀华中学的高中生蔡严正用流利的英语进行电梯演讲(elevator speech),赢得了大学生们的一片掌声。
在这个近50人的课堂上,像蔡严正一样“持证蹭课”的高中生共有5名。原来,南开大学利用夏季学期,面向今年的天津高考生免费开放课堂,邀请他们提前感受大学生活。凡是按要求完成学习且成绩合格的高中生,南开大学将出具成绩证明。如考生被南开大学录取,学校将对已学过的课程及成绩给予认定。
首次面向高中生开放学院专业课,上课和结课没有特殊照顾
与往年相比,南开大学今年首次面向高中生开放了学院的专业课,在本次开放的46门课程中,专业课达到39门之多,这使得高中生们不但能感受到大学校园里的文化素质教育,更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并了解大学里的学科专业。
尽管“科技写作及演讲技巧”面向的是物理学院的本科生,但一点也不枯燥,课堂上常常爆发笑声。这个夏天,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苏其昌教授受邀来到南开大学主讲这门课程,他说:“很多理工科的人缺乏科学写作和演讲技巧,希望能通过这个课程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这门课让我很有收获,我现在了解了求职信、各种报告的格式、用词等。而且,课堂非常活泼,有很多师生互动的环节,我觉得十分有趣。”蔡严正说,在讲到肢体语言时,苏老师会带着我们做“你话(划)我猜”的游戏,猜对的学生会获得一块巧克力的奖励。就连原本有点胆小的高中生们,也都积极要求上台展示。
“很多同学意犹未尽,下课还会围着老师问问题。大学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要比高中高得多。”蔡严正说。
尽管是学院专业课,南开大学对高中生们并没有特殊照顾。前不久,为期一周的“生物学专题讲座”举行结课考试。选修这门课的两名高中生和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的本科生使用的是同一张试卷。
来自天津一中的高中生赵泽方选修了这门课程,他表示,考试时间比较充裕,试题难度中等,只有一两题不会。热爱生物的他,今年报考大学时所有第一志愿填报的都是生命科学。课上,他和所在小组的其他3位大学生一起讨论,并制定了组内竞争的讨论规则,得到老师的肯定。
“我的初衷就是学习知识。这一周的学习体验很好,学到了知识,让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过得很充实。感触最深的是第一次接触到全英文教学,觉得很新奇,而且大学生们的英文确实要比我好。”赵泽方说。
“他每堂课都会出席,并且积极参加讨论,考试小测验他都是拿满分。可以说,他已经完全准备好来参加大学课程的学习了。”外籍授课教师何小双认为,南开大学邀请高中生听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值得提倡,“国外大学也有类似的做法,一些国家的高中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大学的课程。”
让准大学生提前感受大学生活,更早明确兴趣和目标
尽管南开大学公开发布的通知上写“面向天津当年高考生”,但是对于外地的学生,学校也并没有拒绝,只要学生符合报名条件,且可以解决上课期间的食宿问题,同样也能领到“听课证”。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吴小杰专门来到天津,参加南开大学夏季学期的开放课程。他选修的“中国史学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在津南校区开设。课程期间,住在市区的吴小杰每周都会乘坐校车去上课,尽管有些辛苦,但他从未缺课。
“我从微信推送上看到消息就马上报名了。虽然当时分数没下来,也不知道自己考不考得上南开大学,但想着考得上最好,要是考不上能来听听课也能少些遗憾。”理论课略显枯燥,可吴小杰却说这一周的听课经历让他更爱历史了。
课上,一名高中生被邀请回答一个与胡适相关的问题。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答案并不是很完美,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就低下了头,脸也红了。老师接着说:“你作为高中生能理解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不错了。”这位同学腼腆地笑了一下,又抬起头认真听课。
“高中生来了就一定能开阔视野。毕竟大学老师和高中老师对于学术、历史的理解不一样,我们的理解可能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可能学生一开始会不太适应,但只要认真听一定会有启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师李金铮说。
关于有何建议,高中生们普遍觉得“不解渴”,还想听更多好的课程,希望南开大学能够提供更多选课资源。“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选课人数已经增长了将近一倍。总量增加,也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学们的选择范围,我们将继续满足更多高中生的学习需求。”教务处工作人员说。事实上,“持证听课”的高中生或多或少地也“蹭”了不少课。
记者了解到,在国外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每年假期都会举办各种针对中学生的公开课程,为中学生开设各类科研试验和交流活动。这些学校多年的实践证明,提前选修大学课程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南开大学自2013年起,已连续5年面向高考生开放夏季学期课程。“我们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让即将进入大学校园的准大学生感受大学课程、大学专业、大学生活,从而更早地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目标。”南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川勇说。
(吴军辉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1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