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石家庄 » 正文

全球报道:振兴农村须激活乡村文化资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2  来源:燕赵都市报
核心提示:耿学彬前年我曾到冀南一小镇参观过,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房屋整齐,街道清洁,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但总觉得缺少由乡土、乡情、乡愁

耿学彬

前年我曾到冀南一小镇参观过,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房屋整齐,街道清洁,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但总觉得缺少由乡土、乡情、乡愁凝聚的文化力量。最近有人告诉我,小镇通过激活乡村的文化资源,展示乡风乡俗和民间技艺,如今文化底蕴被展现出来了,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我决定再去看看。

广袤乡村,蕴藏着千年文脉,但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原有的乡村文化资源没有被激活和转化,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丰富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之花蓬勃绽放。再就是通过文旅产业提升乡村游文化的附加值,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振兴乡村文化经济。我再游小镇,就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小镇建设了别具风格的影剧院、村史馆、民俗馆、乡贤馆、知青文化点等,大大提升了小镇的文化氛围。其实小镇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只是以前没有发掘出来。这次围绕着乡贤文化、民俗文化、知青文化,整合了很多的景点,整理了许多动人故事,深深吸引了游人。例如,先贤个人出资打的水井和用水公约就有很深的启示作用。镇上古时都是苦水井,人们苦不堪言,几个乡贤集资打了甜水井。打好后为了保护水源,村民制定了用水公约,刻在石碑上,并把石碑竖在井旁。公约规定“井水只许人饮不许畜饮,人食用甜水,洗涤用苦水”,所以人们都恪守这一规矩,无论离此井远近,饮牲口和涮洗物品都要到苦水井挑水,一家都有两个水缸,一苦一甜。正是由于此公约在,至今井水仍甘甜清冽。先贤们还在镇上修建了戏楼、学堂、输水槽、风雨亭,方便人们娱乐、学习,使人们用水方便、遮蔽风雨。这里还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现场表演的婚礼撒“盐粮”就很有意思。新娘一进门,就有许多青年男女从房上向新娘抛撒少许洁白的盐粒和五颜六色的粮粒,寓意新娘进门“少闲言、多粮食”,即少说话多做事,勤劳能使五谷丰收。上世纪七十年代下乡和回乡知青在这里曾创造过乡村的辉煌,他们搞科学种田,办沼气,安土电灯,办夜校、剧团,挥洒汗水贡献了青春,这些旧居旧物再现当年风光。许多人和我一样,在这里体验乡贤文化和民俗、知青文化,收获颇丰。

用创意激活乡村文化资源的活力,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成为闪光的文化资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