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人物 » 正文

全球报道:凯歌访著名台湾音乐人陈彼得先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2  来源:全球资源网
核心提示:他却在灯火阑珊处凯歌访著名台湾音乐人陈彼得先生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青玉案•元夕》。仲夏伏天,一个雷雨过后的下午

他却在灯火阑珊处

凯歌访著名台湾音乐人陈彼得先生

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青玉案•元夕》。仲夏伏天,一个雷雨过后的下午,接到北京财富会所黄春玲女士微信邀请,安排与著名台湾音乐人陈彼得老师的晚餐,我正好赶上中华复兴网北京站需要采访有关方面的稿子,便欣然开车前往,我知道前些天CCTV《经典咏流传》节目热播彼得老师演绎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时唤起年轻新生代传唱热潮,再次引发社会极大关注,也算成就今天饶有兴趣的采访主题。

座落在京城东北角财富公馆,琼林玉树环抱着极具皇家古典建筑风格的庭院,奢华的欧罗巴式会客厅摆放着巴洛克风格长型沙发,室内装饰着许多文艺复兴时期题材的画作,上好的普洱茶茶汤琥珀浓厚,香气弥漫高锐持久。与彼得老师一见面就有熟悉的感觉,寒暄后他笑着说;我不能叫你凯歌,我今年七十多了我比你大,该叫你凯弟。

沙发那端彼得老师这样诠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诗句;“我的一生与音乐为伴,年过七旬,暮然回首,我发现最美的歌词,是我们的诗词经典。我用余生的热情,继续为经典的流传贡献。我觉得古诗词是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是最珍贵的东西。”在他的眼里,“一个寻找的所有养分,出去了之后才会发现,最珍贵的资源其实老祖先都留给我们了。”

彼得老师不仅仅是光环满溢的音乐教父,更是个艺术家。 一个极具悟性和灵性的艺术家。“生如夏花三十年故乡情歌唱到老,逝如秋叶一万年赤子心落叶归根。”彼得老师多年以来往返于海峡两岸,见证了祖国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88年开始着手创作古诗词音乐,至今已二十余年,追根溯源,源自于他对于故土的眷恋。他一生在创作,一生都在舞台上,他在年轻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奢靡享受,而是着手建立了“艺人公会”,为艺人们积极争取应得的地位和利益;他在花甲之年开始着手创作根据中国传统古诗词填词 改编的流行音乐,已完成近百首;他不墨守成规,在音乐道路上行走了一生;他在古稀之年,全新创作,高龄上阵,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场震爆全国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里的辛弃疾羡慕那些凛然有生气的人物。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用这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形容古今成大事业。就像梁启超所说:“那人”是辛弃疾自己,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七十有余的彼得老师今天看上去精神抖擞思路清晰,他对文字的感觉很不错,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谈话中常常夹杂时尚网络语言。如果不是那银发白须你很难认为那个年龄的存在。或许是他在央视演出成功,或许是他刚刚赢得了那个《九层妖塔》侵权案子,总之,在他脸上你找不到岁月的历练,磨难的沧桑。

前一段时间彼得老师一直在维权道路上奔走着,事情经过让我们通过搜狐网娱乐讯的报道来还原案件;2017年台湾著名音乐人陈彼得因《迟到》版权涉嫌侵权将电影《九层妖塔》出品方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对方向自己公开赔礼道歉,将《迟到》插曲及情节在电影中删除以及赔偿音乐版权侵权费100万元人民币。


陈彼得是音乐作品《迟到》的词曲作者,对其享有著作权。该作品于1979年由陈彼得创作完成,1981年被台湾歌手刘文正演唱并发行。发行后,因其优美的旋律及歌词,获得大众的喜爱,被数代人传唱,成为时代经典。20175月,陈彼得发现自己的音乐作品《迟到》,

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电影《九层妖塔》作为插曲及情节使用,认为该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遂将出品该电影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梦想者电影(北京)有限公司、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环球艺动影业有限公司以及第三方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告上法庭,根据法庭的判决结果,被告中影、环球驿动、乐视影业、音著协等侵权成立。在全国性媒体上登道歉声明。共同负担赔偿金额30万元人民币。影片《九层妖塔》可以继续使用歌曲《迟到》片段,诉讼费四万多元也将由被告负担。

案件胜诉结果在音乐界乃至社会上引起强大反响,财富公馆黄春玲女士在微博中写道;事实,是不需要雄辨的,因为真相本就如此,无需诡辩;胜,在于修为和气度,不需要嚣张跋扈,心中自有乾;力量,是充满积极的,正能量的,笑容一直都在端看云卷云舒。

“其实我也不想起诉,社会上许多事情都是应该谅解和忍让。”话语间彼得老师透露着无奈。

能讲地道四川话的彼得老师年生于成都,父亲是广东潮汕人,母亲是四川人,三岁随父母到了台湾,他说潮汕人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原地区,比如河南,南宋末期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中原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宋亡后在此定居,这次规模最大规模的移民在唐朝后期,北宋、南宋后期,沿海迁界,逃避外军侵略导致的战乱,南宋末期间那一次规模最大。然后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移民到潮州、汕头、海南岛等地。他又笑着说:自己又是河南人犹太人的一支,据推测,河南开封犹太人的先祖可能来自中亚的波斯,或者来自印度。在被儒家文化主导的社会中,这个宗教和民族团体持续存在700多年。彼得老师说到这里刻意摸了摸自己的高高鼻梁,旁边夫人巴度老师也敲锣鼓边起来;你们注意还有他的眼睛,哈哈犹太人的眼睛。夫人巴度年轻时考入音乐学校,她那舒缓述说式的演唱风格和具备金属质感元素的声音平缓着质朴平静,她演唱的电视剧《梦回青河》主题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不忘。

彼得老师读书时代就抱着自制的吉他跑到了歌厅驻唱,成了台湾最早的歌手之一。他在台湾乐坛有流行音乐才子之称传奇音乐人,他曾写过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当时的华语乐坛轰动一时,对两岸歌迷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无数人青葱岁月的美好回忆。出自他手的《阿里巴巴》、《迟到》、《无言的结局》、《一剪梅》等都对两岸乐迷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台湾乐坛有流行音乐才子之称,在邓丽君和校园歌曲正大行其道的时候,他第一个将R&B、摇滚等西方元素引进糅合,为流行音乐另辟蹊径。已经逝世的“青蛙王子”高凌风,归隐多年的“情歌白马王子”刘文正,当年正凭借他写的风靡一时的歌曲,缔造了那个年代的台湾音乐历史,很多人听过或唱过他所创作的歌《一条路》、《等你一万年》、《几度夕阳红》、《一段情》、《昨日梦已远》、《灯火阑珊处》等近千首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出自于这个人的手,而且他还是作词作曲、演唱同聚一身的天才。杨钰莹的《等你一万年》、陈明的《灯火阑珊处》脍炙人口。 可以说当年流行不少彼得老师作品,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也许已没有也许”《无言的结局》的旋律依然是我对词曲挥之不去的记忆。

作为台湾始祖级音乐人,在翁清溪和庄奴把邓丽君捧红之后,彼得老师横空出世。他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梳着标志性的猫王头,唱的却是充满想象力的、融合了当时最流行的R&BSwingRock等多种风格的 音乐新台湾民谣,并且成为当时台湾乐坛最大的幕后推手。但很多人不知道作曲是这个帅老头,但他的的确确是隐藏大咖。台湾流行音乐史上,邓丽君的台湾情歌,罗大佑的校园民谣都拥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但他俩中间的那些年里,却是陈彼得先生撑起了台湾流行音乐舞台,为台湾流行音乐时长培育了春华秋实的创作土壤。

彼得老师演绎诠释作品的感觉特别,可以说是一种灵魂在旋律上真诚表现的艺术家,同时唤起听者共鸣。他的歌曲作品在整个东南亚及国内两岸三地,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街头巷尾每天都会听到他的歌曲作品。他的作品思想更是影响一代人恋爱观。所以无愧为大众广泛称为中国流行音乐教父。坐在旁边的巴度夫人若有所思地说:音乐是努力更是天赋,他学校学习的是机械工程专业的,然而他却无师自通地拿起了吉他。而且还是自己制造的。

低调奢华是我对彼得老师的印象,而远眺今日的台湾乐坛,他在竭力保持前辈的睿智度量的同时,依然掩不住的喜恶分明。曾经彼得老师在广州市郊的丽江花园租个小门面,开了一家叫77G的快餐店,卖各种奶茶、台式快餐,以及成都担担面,看上去不是太协调的组合,全视店主人当天的心情而定。一个多月后,居民们才知道,这个天天给他们做饭的瘦老头,曾是一代台湾音乐教父

彼得老师选择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在他的内心,从不曾有过对艺术本身的任何背叛,至于这种热爱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的追捧,那是另一回事情。人的存在形式是多元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从头到尾都处于成功的高峰,生活的意义在于各领风骚数几年。曾经红过的陈彼得悟通了很多事,1988年他从台湾经日本绕道来到中国,从此开始了他的另一种人生。

彼得老师非常健谈 我们没有任何交流障碍。给我的感觉他很有亲和力,感觉他人很纯粹。

他告诉我说;我离开广州去北京做音乐,并且在北京买房决定后半生在那里度过,他喜欢体育运动,每天有各种身体锻炼项目,所以我们看到今天他这样帅气勃发的样子。七十多岁的台湾乐坛传奇人物陈彼得创作的作品成为两岸人共同的青春回忆。30年蓦然回首,祖国成了他近半生最大的牵挂,音乐成了他寻根的方式。这首很多人都被老人感动到了,正如央视评论道:这位曾经是华语流行乐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从1988年到现在,他先后为100多首古诗词谱曲,致力于创作中华民族自己的灵魂音乐。正是这样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他在舞台上用极具感染力的歌声点燃了全场,又用真挚的情感朗诵了一首《我爱这土地》,向我们诠释了他对故土的热爱。这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与文化坚守,打动了无数的观众。“生如夏花三十年故乡情歌唱到老,逝如秋叶一万年赤子心落叶归根。”他用一副对联表达了自己的中国心,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向心力。节目中,他满怀自信、底气十足地大声呐喊:“辛弃疾800年前梦想的盛世中国,我们实现了


北京的夏夜,来的很晚,但同样回避不了时间佐证,话题正兴,已是深夜,大家到了停车场才想起来没有合影,折回来补拍。星空下的彼得老师地拉着我的手说;“辛弃疾先生用笔墨描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般的烟火,以及元宵节的灯光,一幅他梦想的盛世”

2018 7 10 北京 凯歌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