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瓜果蔬菜熟满枝。
在长顺县代化镇纳傍村的产业基地里,放眼望去,红火的辣椒挂满枝头,基地内一群妇女正在忙着采摘辣椒。
今年,纳傍村通过创办村龙头企业、发展优势农业产业,探索出了“一企两业三转”的“123”脱贫攻坚模式,即成立一家公司、发展两种主导产业、转身份转就业转管理的做法,取得了积极效果。
“我家有7亩地,以前种玉米,一年只能收500多公斤,值不了几个钱,喂猪都要省着喂。”今年61岁的纳傍村四方地组村民卢团妹说,她把土地全部流转给村集体后,每天到基地务工还有70元的收入。“从年初到基地务工以来,已经领过两次钱了,第一次领了500元,第二次领到2000多元。”卢团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笑容满面。因为除了务工收入,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费几项相加,她一年收入1万多元。“我老伴在家里养了几头小猪,还能享受政府补助。”卢团妹开心地说。
除了种植农作物,纳傍村还大力扶持养殖业。纳傍村主任杨燕介绍,村里给每户养猪的村民家里补贴400元,小猪入栏后,工作人员入户查看验收先付20%,待长到75公斤左右,再次验收合格将剩余金额全部付给村民,养大以后村里统一回购。
纳傍村属于极贫乡镇的深度贫困村,全村山多地少,到目前为止,全村还有105户388人未脱贫。
今年,纳傍村注册成立了贵州若亚农业开发公司,整合种植和养殖两种主导产业项目1800万元作为原始资产进行运作,采取土地流转+折算入股形式,按每亩田700元、地300元进行保底分红。股份分配由普通红股、土地增值股和经营发展三大类型构成,凡是本村村民,均享受10股红股;若贫困户,除了享受红股,还享受每人10股的标准进行分配。此外,以原土地承包经营户为股权受益人,除了按土地流转费的保底分红以外,再按土地3股每亩的折算比例入股公司,参加公司分红,实现了户户有股份,家家有分红。
纳傍村村支部书记石俊介绍,村里在抓好公司主导产业的同时,以公司名义组建了以贫困劳动力为主的建筑施工、手工技能、服务业三支队伍,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村、镇、县输出劳务服务,实现劳动力“土地流转有活干,返村务工有钱赚”。从年初到现在,仅发出去的村民务工工资就达30多万元。
如今,纳傍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鼓足了百姓的“钱袋子,“123”模式让群众越来越幸福。初步测算,到今年底,全村未脱贫的贫困户户均增收3132元,非贫困户增收550元,实现整村出列的目标。(张发扬 石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