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终于出手稳汇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0恢复至20%,人民币强势收复7大关口,全球闻风而动)
央行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人民币汇率闻风而动,截至券商中国记者发稿,在岸人民币报收6.8273,离岸人民币报收6.8447,强势收复7大关口,而8月3日,在岸人民币曾一度逼近6.90,离岸达到6.91。欧元、英镑触及日内高点,美元指数下挫。
8月3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今年以来,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贬有升,弹性明显增强,市场预期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也大体平衡。近期受贸易摩擦和国际汇市变化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
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这是自去年9月央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20%调降至0之后,时隔不到一年时间再度恢复20%的风险准备金率,此举在当下人民币贬值压力愈发加大的背景下,旨在抑制彼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打击跨境外汇套利。
今天离岸和在岸分别狂跌至6.91和6.90,央行消息一出,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短线上涨逾500点,冲破6.83关口;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也冲破6.83关口。
而此前人民币的贬值有多快?特别是离岸人民币,我们来一起回顾下:
7月17日,离岸人民币汇率跌破6.7关口;
2天之后的7月19日,离岸人民币汇率跌破6.8关口;
8月3日,离岸人民币汇率跌破6.9重要关口。
也就是说,仅仅11个交易日,离岸人民币就从6.7跌到6.9,跌幅达3%。
为何央行先祭出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央妈这次的大动作,是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那就先来说说远期结售汇。远期结售汇是一种可以锁定未来汇率变动风险的汇率避险措施,是指企业与银行约定将来某一时刻或某一期间为企业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币种、金额、汇率等交易要素,到期时双方按照协议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业务。
另外,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但由于企业并不立刻购汇,而银行相应需要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这会影响即期汇率,进而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因此,银行代客远期售汇风险保证金增加了客盘远期购汇的成本,有助于抑制客盘较短期限的锁汇动力。
央行已将外汇风险准备金作为外汇逆周期管理的一项重要政策手段。央行2015年推出外汇风险准备金主要是为了抑制彼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打击跨境外汇套利。但随着去年人民币汇率形势向好,央行在2017年9月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20%调降至0。
为何此次央行出手维稳汇市,会最先动用的是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在此之前,市场普遍预计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中的逆周期因子会最先恢复,然而没想到,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会最先祭出。
这或许与近日市场跨境套利活动增加有关。
多位受访的外汇交易员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近几日汇率急贬可能不是因为客盘导致,而是金融机构自身利用两岸价差在进行跨境套利所致。
“‘811’汇改之后,基本就没什么所谓的境外势力玩CNH了,这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急贬,但也没出现太多像当年汇改后的境外空头势力,2016年恐慌式出逃的情况目前没有再现。目前的CNH市场主要是服务中资客户的境外用汇需求。”香港一外汇交易员说。
不过,上述交易员也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急贬,在港的中资企业购汇比以前多了,此外,最近金融机构利用两岸价差做跨境套利的也多了起来。
“我认为,最近几天人民币贬值不一定是客盘导致的,银行间市场的金融机构做跨境套利影响可能大一些。”一大行外汇交易员说。
外汇风险准备金对企业有何影响
央行有关负责人强调,对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并非资本管制,对企业影响不大。
该负责人说,对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并未对企业参与外汇远期、期权、掉期交易设置规模限制,也没有逐笔审批要求,更没有禁止企业开展这类交易,显然不属于资本管制,也并非行政性措施,而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一部分。具体来看,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按其远期售汇(含期权和掉期)签约额的20%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相当于让银行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亏损而计提风险准备,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属于透明、非歧视性、价格型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此外,外汇风险准备金由金融机构交存,不对企业。企业可按现有规定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作为企业套期保值工具的性质不变。为满足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的要求,银行会调整资产负债管理,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对于有实需套保需求的企业而言,影响并不大。
4个月累计跌幅8.5%
人民币汇率在最近两周时间内贬得有些快,尤其是离岸人民币汇率跌势更为凶猛。
7月17日,离岸人民币汇率跌破6.7关口;
2天之后的7月19日,离岸人民币汇率跌破6.8关口;
8月3日,离岸人民币汇率跌破6.9重要关口。
也就是说,仅仅花了11个交易日的时间,离岸人民币就从6.7跌到6.9,跌幅达3%。
更为重要的是,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加速贬值之际,在岸与离岸的价差持续保持高位(近日多维持在200点左右),价差一度扩大近400点。两岸汇率价差的持续扩大,说明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连续4个月下行,累计跌幅达8.5%。6月大跌3.49%,7月再跌约3%。
稳汇率是稳金融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人民币即将跌穿7之际,央行此时出手维稳,也在市场预料之中。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贬值虽然对出口有利,但大幅贬值容易引发金融地产等资产价格下挫从而刺破泡沫。外贸事小,金融事大,因此,关键点位的干预还是需要的。
在不少人士看来,前段时间政治局会议确定的“六稳”中,“稳金融”排到第二位,而稳汇率就是稳金融的重要内容之一。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黄志龙表示,稳汇率本身是稳金融的重要内容,同时稳汇率对于外贸、外资甚至就业都是重要的变量。因此,汇率适当的稳定有利于近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首提的目标实现。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外汇研究员王有鑫称,汇率对稳金融来说非常重要。不过,目前来看,稳定经济增长优先度高于汇率稳定,只要汇率没跌破潜在风险底线,央行不会轻易出手干预外汇市场,汇率更多将是由市场力量和外汇供求决定。
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认为,尽管人民币仍存在一定贬值压力,但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层面,7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难以突破的心理价位,大概率是这一轮贬值底部。
四季度人民币或将走高
市场最为关心的,仍是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展望下半年,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外汇研究员王有鑫认为,下半年汇率会“先跌后稳”,走出“V”形反弹走势。
王有鑫认为,考虑到三季度美联储还将大概率加息,预计三季度人民币汇率还有贬值的可能。
王有鑫表示,四季度支撑人民币汇率走高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美元指数在四季度会出现回调。二是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依然保持稳定,这也是央行 选择按兵不动的重要原因和底气所在,稳定的跨境资本流动将确保人民币汇率最终实现稳定。三是人民币“补跌”需求已极大程度释放,而且央行 有充足的经验和工具应对贬值。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员院长谭雅玲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与预期心理有较大关系,也与游资转场刺激有一定关联。这一轮贬值与中国经济指数关联性不强,短期破7概率小。
国际收支压力加大
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贬值,也加重了对国际收支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8月3日国务院金融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研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之所以研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因为受人民币持续贬值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再度恶化。
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出现了341亿美元的经常账户逆差。有报道称,这几乎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季度性的经常项目逆差——此前的2001年6月,中国曾经出现过9亿美元的经常账户逆差。
经常账户罕见出现逆差,除了有服务项下持续逆差外,还因货物贸易项下的顺差有明显的收窄趋势,第一季度中国录得517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顺差,与2017年同比几乎下降了37%。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称,一个市场忽视的事实是,在2018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几乎占到全部贸易顺差的94%,换句话说,中国与非美国家的贸易几乎实现了平衡,而几乎所有的“不平衡”都来自于美国,美国对中国采取的任何贸易保护行动,都会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带来压力。未来由于中美贸易争端加剧,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将很可能继续收窄。
“中国的整体国际收支状况在2015年之后再度面临压力。从今年6月以来,人民币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贬值,而这一轮贬值的幅度和速度都相对较快,这也让人不得不担忧中国经济和金融系统的承受力。尽管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市场当年的动荡也值得我们需要对目前的外债再度上升以及国际收支可能出现的恶化保持警惕。”周浩说。
8月2日,国家外汇局召开2018年下半年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我国经济增长韧性增强、质量更高。当前我国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外汇储备充足,多年来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我们有信心保持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