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亳州谯城区:特色种养助力精准扶贫
作为安徽省亳州市的唯一市辖区,近年来,谯城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近四年,已累计减贫58758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95%降至今年的1.02%。
近日,谯城区又传来好消息:安徽省扶贫开发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谯城区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拟退出贫困县序列。
“托管羊”让群众喜洋洋
谯城区魏岗镇大陈村巨亿牧业家庭农场的5个大棚里,2000多只波尔山羊正在吃料,一只只膘肥体壮,精神抖擞。
“这都是贫困户的能繁母羊,集中在这里养。”巨亿牧业负责人蒋占阳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贫困户把镇村送来的“扶贫羊”委托给他喂养,平时不用操心,年底还能获得每只羊500元的分红,3年后,这些羊还属于贫困户自己,“养殖场还给每只羊购买了保险,即使羊发生意外死亡,他们也能获得每只500元的经济赔偿。”
养殖场里饲养了数量众多的扶贫羊
“放在他们那里养,不用我们操心,每年还能领到钱,真是太好了!”大陈村朱庄自然村贫困户黄艳平的父母年事已高,常年卧病在床,自己腿部又有残疾,孩子都在外地上学,家中劳动力欠缺。
“家里没地方养,我也没啥经验,也养不好啊!”黄艳平说,她相继领到10只能繁母羊,全都托管给巨亿牧业喂养,不仅没有加重家里负担,每年还能增加几千元的稳定收入。
这种“托管养殖”的产业扶贫模式,正是亳州谯城区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抓好产业扶贫的创新之举。据了解,巨亿养殖场占地8亩。截至目前,共为382户贫困户托管养殖2490只能繁母羊。
“产业扶贫是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手段,是确保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谯城区魏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展托管羊模式解决了贫困户家庭普遍缺乏劳动力、缺少生产技术、养殖场地有限、贫困户不想养不能养的局限,而且当地畜牧业发达、具备托管条件的养殖场多。
药材基地实现对口帮扶
在谯城区十八里镇的济人药业种植基地内,村民王清柱正在给白芍除草。“药材基地流转了俺们的土地,每亩是1062元,还解决了俺的就业,现在就在家门口打工,能挣不少钱哩,去年就脱贫了!”老王一边除草,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谯城区十八里镇地处皖豫交界处,东邻亳州新城,西接河南鹿邑,北依涡河水道,南与十河相接,是一个城郊型、边缘型大镇。
近年来,十八里镇依托中华药都品牌,依靠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中药产业集群优势,加快发展民营企业、工业经济和特色经济,做大做强现代中药等主导产业。
从2015年起,亳州本土药企——安徽济人药业就开始与贫困村谯城区十八里镇徐寨村结对,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流转农民土地1000多亩,统一规划,发展特色中药种植,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100亩,培育亳白芍、丹皮、亳菊等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扶贫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
中药材种植基地内芍花正开放
“谯城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药企连片种植药材,既能对药材的产品质量进行把控,另一方面还能助力精准扶贫,造福周边群众。”谯城区副区长杨荔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
桑果采摘成就特色乡村旅游
位于谯城区东部的晨光村,全村耕地近8000亩,多年来一直延续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以小麦、红薯、玉米等为主,每亩平均纯收益仅2000多元,是省级贫困村和省旅游局定点帮扶村。
“2014年我从省旅游局下派过来,当时村里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更别讲会有人到这来旅游。”谯城区观堂镇晨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郑毅说。
经过深入考察,2015年,在安徽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晨光村以集体名义流转土地33亩,建设了晨光村优质果桑种植示范园,引进多个桑葚品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桑果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富含大量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被誉为“水果皇后”。正是桑果采摘这个项目,成就了晨光村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仅去年一年,就有8000多人到这来旅游,门票加上桑果销售收入,有7万多元。”郑毅说。
“下一步,谯城区将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积极从‘打赢’向‘打好’转变。”亳州市委常委、谯城区区委书记金春龙表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起来,以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以人才振兴激活发展活力,以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以生态振兴建设美好家园,以组织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谯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