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军首批现役转文职人员上岗 新制服正式亮相
现役军官转改文职人员陆续换装
文/剑客君三剑客 公众号
部分图自我们的太空、湘潭军分区
备受关注的现役转改文职靴子落地。
这不,前两天,很多单位的首批文职人员着装一新,正式亮相。
当其他退役军人忙着公务员考试时,这批转改的文职人员已经上岗了。
今天剑客要关注一个问题:从文职初衷说起,提倡文职招录应加大对军属的倾斜。
1
“头重脚轻尾巴长!”“这是我们军队的一种病态,很不好。”这是邓小平同志振聋发聩的话。
说的问题,正是我军大量勤务保障任务由现役人员承担,干部数量偏大、官兵比例偏高、力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后来,这位老人说:“军队有些方面的工作人员可以改成文职人员、雇佣人员,不穿军服。”这是首次正式提出军队使用文职人员。
这说明,对于建立文职人员制度,我军进行了长期探索。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一个渐进、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我军文职人员从试点探索到推开施行,走过了一个不算短的发展时期。
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军队普遍重视文职人员使用,数量一般都在现役员额的一半以上。
他们奉行的原则是:除了一线作战部队,任何部门都可以使用文职人员,只要文职人员可以担任的工作,尽量不使用现役军人。
2
我们总是彷徨于军改过程中,文职人员怎么改,那么不妨睁眼看世界,看看别人是怎么运行的。
我们可以看到,外军文职人员主要由官员、职员和工人组成。除作战部队原则上不使用文职人员外,文职人员分布在军队众多部门和岗位。
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四类:一是重要决策岗位,美国国防部长、陆海空三军部长均为文职人员。日本防卫省本部和防卫设施厅领导都是文职人员。德国国防部的人事局、计划司、组织司和装备局等,也几乎全为文职人员。
二是军事院校岗位。美军陆海空各军种院校教员中,文职人员所占比例都在一半以上。日本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文职人员占三分之二以上,防卫大学的文职人员比例甚至达到70%。俄军院校中,普通科学文化教学岗位几乎全部使用文职人员。
三是后勤保障岗位,外军中从事医疗卫生、军工生产、装备采购等后勤保障工作的,绝大部分为文职人员。美国后勤系统中,文职人员占到93%以上。日本采购实施本部文职人员占54%。
中国军队有中国军队的实际,但通用的内容是可以为我所用的。
当然,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军队实际的道路,才是王道。
这次改革将现有军队人员分为军官、士官、义务兵、文职人员四类,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推进文职干部、文职人员、非现役公勤人员、职工制度向统一的文职人员制度并轨。
也就是说,以前的文职干部、老的文职人员、非现役公勤人员、职工都将走进历史。
3
对于文职人员制度,有着各方面、多角度的理解。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但有一点是受到大众呼声支持的:提高军属在文职人员的占比。
家门连着营门,军属牵动军心。
我们在享受盛世太平、天伦之乐的时刻,决不能忘记那些守护岁月静好、一路负重前行的军人,那些默默站在军人背后、挑起家庭重担的军属。
文职人员制度在军人家庭随军、就近就业、就近工作等方面都有政策优势,也能够增加军人服役的内动力和安稳度。如果能够向军属更多倾斜,将是政策的一大福祉。
据了解,今年定向招聘军队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的配偶子女以及现役军人配偶政策,今年属于首次探索实施,军队各级聘用单位对实际需求难以做到全面掌握,目前发布的定向招聘岗位比较有限。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是职业军官制度的重要配套措施,是军官职业化的辅助性制度,是军事人力资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是调整改革,越要重视军人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家属随军就业、子女入托入学、退役官兵安置、公寓住房保障等矛盾困难,哪一条不做好,都可能成为影响军人士气的爆点。
倾斜军属,对于更好地解决军人的“三后”问题,保持队伍的稳定期、后发力,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军人枪膛瞄准的是前方敌人,胸膛牵挂的是后方亲人。
一定程度倾斜军人军属,这应是文职人员制度的本来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