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全球报道:江苏修复长江生态不打折扣 展绿色文明新图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江苏修复长江生态不打折扣 展绿色文明新图景图①④:扬州宋夹城景区 陈建新 许丛军摄 图②:扬州栖灵塔 范友林摄 图③:

原标题:江苏修复长江生态不打折扣 展绿色文明新图景

图①④:扬州宋夹城景区 陈建新 许丛军摄 图②:扬州栖灵塔 范友林摄 图③:扬州三湾湿地 邵 丹摄 图⑤:常熟铁黄沙岛 刘文忠摄

常州市魏村饮用水水源地 陈 暐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在省委书记娄勤俭看来,“在江苏讲压倒性,就是涉及长江的一切工作必须服务于生态这个前提,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分毫,修复生态不打折扣”。

唱好新时代的“长江之歌”,让“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坐拥400多公里长江岸线的江苏力争走在前列,率先展现出绿色文明的新图景。

着力转型,处理好“慢”和“快”的关系

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对长江偏爱有加,在这江上清风与碧水蓝天之间,留下广为传颂的动人歌谣。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江苏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区位上看,江苏地处长江下游和末梢,全省80%的生产生活用水源自长江,保护长江生态,对江苏至关重要;从地位上看,我省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以5.2%的国土面积、13.6%的人口,创造了23%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中沿江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省八成、进出口占九成,产业、城镇、人口高度密集,一直是全省经济的“发动机”。

推进生态优先、绿色转型,既是江苏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也可以为全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

化工行业是我省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虽然实施多轮专项整治,但项目低端或工艺落后问题依然存在。2016年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我省开展环保督察期间指出,我省环境风险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部分化工园区未落实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化工行业环境风险突出、隐患较大。

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我省加快推进化工园区整治。去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关停转型的苏州张家港市东沙化工园区,在主要化工企业正式关停前,区内实现开票销售收入28亿元,入库税收2.58亿元。为顺应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园区主动关停转型,让空气中飘荡的化工味道成为历史。

“这里现在叫东南工业区。”站在化工园区原址,张家港市南丰镇党委书记沈琳手拿规划图介绍说,“我们联合东南大学对整个园区进行重新规划,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新园区。”通过关停整治,园区每年可减排化学需氧量1190吨、氨氮27吨、二氧化硫1530吨、氮氧化物550吨,减少危废产生量2028吨,节约标煤15万吨。

青山绿水才是美丽家园,污水横流、千疮百孔的村庄怎能唤起人们的乡愁?长江,这条曾经商贾云集的黄金水道,正迎来新时代科学发展的春天。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大力整治沿江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着力提升产业质态,扩大发展空间,努力重塑绿水青山,维系美丽乡愁,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张家港市委书记朱立凡说,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张家港不仅有铁的决心,还有铁的手腕,关停化工园区是为了更好地转型升级,也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

留住乡愁,不能依靠“临终抢救”。早在两年前,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思路就已发生明显嬗变:从过去强调“黄金水道”“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到更为强调“绿色发展”。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宏表示,长江经济带必须把绿色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这个“慢”变量和经济发展这个“快”变量的关系。

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臧乃康对此深表赞同。他认为,我省沿江地区一直是全省经济的“发动机”,率先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守住底线,处理好“防”与“治”的关系

“要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更优美的江苏长江经济带。”省环保厅负责人表示,扎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改善水环境质量和空气环境质量,推动“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落地,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探索形成一批长效机制。

预防和治理并重,从生态环保角度为产业发展提前划好框、定好规则,规范开发行为,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格局。位于我省东北部的连云港,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在面对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环保压力。自获得环保部战略环境评价试点以来,连云港全面确定和细化“三线一单”管控,为空间布局、城镇、港口和产业发展方式等重大决策提供战略支撑。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加重对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贡献指标权重,从战略决策源头避免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

目前连云港在全国层面,率先试点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以基本控制单元为基础、以清单式准入管理为手段、以大数据管理系统为支撑的地市级空间精细化环境管理体系。

打开去年沿江八市建设用地占用生态空间示意图,长江两岸,标志着被占用的红点密密麻麻。

管控空间的规划和政策很多,江苏如何“一张蓝图管到底”?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聪表示,国土部门将在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的同时,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编制实施好省级国土规划,充分发挥国土规划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各类活动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确保红线“守得住”、发展“保得好”、效益“调得高”。

作为全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省会南京拥有近200公里的长江干流岸线,沿江产业结构偏重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科学的系统思维,加快制定实施南京沿江重化工业优化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全力以赴‘转一批、调一批、关一批’。”南京市市长蓝绍敏说,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真勇气”,在产能上坚决“去”;坚持绿色循环“高标准”,在结构上全力“调”;强化政策制度“硬约束”,在管理上真正“严”。在取缔沿江27处非法码头的基础上,目前南京正通过严控污染、生态修复等方式,全面加强长江岸线保护。

“长江之歌”不是独奏曲,需要沿江八市之间的协调联动,统筹抓好环境污染治理、落后产能淘汰、产业布局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城市规划建设等重点工作,真正实现腾笼换鸟、提质增效。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研究员陈柳认为,应打破不同区域行政藩篱束缚,统筹规划,根据自然禀赋,差异化发展,实现大区域内异质同构发展,打造开放的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链。

坚持底线思维,江苏对突出环境问题持续“下猛药”。让绿色发展之水真正奔腾起来,关键是要解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结”。5月30日召开的全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推进会上明确,对于化工污染这个长江污染的“罪魁祸首”,要下大决心、拿出大的行动进行彻底整治。在化工产业上,全省不上增量、优化存量、严控总量,特别是沿江沿太湖地区,不再新上化工、钢铁、煤电产业。严格管控企业排污,不仅排放标准要更高,沿江沿海沿湖还要实行“一个标准”,坚决从源头上堵住污染源。

太湖治理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和民生工程,也是“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是“六治”中的第一治。为了让太湖永葆青春,我省重点在精准有效治理上下功夫,一是守住饮用水安全的底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从源头控制工业、农业、生活污染;二是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入湖河流及小流域综合整治,打造环湖生态保护圈。太湖治理正在走出一条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努力为全国绿色发展作探索、当样板。

修复生态,处理好“净”与“美”的关系

省长吴政隆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全力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要抓紧编制实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方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成为我省境内长江生态环境的鲜明标志”。

长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说,江苏处于长江下游,受到上中游的制约因素比较大,但对江苏自身而言,要把家门口的长江环境保护好,既要水净还要景美。

“打造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应以治水为先。”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表示,将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全面推进长江治理和保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重要的水利基础保障。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准确把握长江水治理和保护的重点任务,有序推进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着力加大长江河势控制和崩岸治理力度,逐步严格长江水资源管理。以水安全保障为重点,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水利新作为,确保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八月的江南,酷暑难捱,踏进常熟市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却好似进入一片美丽新天地,金色的光柱给远处的林木镀上了一层金黄。徜徉于园内,不时闻到青草的香味,空气中弥漫着夏花的香气,让人忍不住张大鼻翼深呼吸。

从保护长江水环境质量和下游饮用水源地安全出发,常熟投资5200多万元,在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生态湿地处理中心,并于2014年9月正式投用。在江苏,像沙家浜这样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有61个。

在常州高新区滨江有一大片密林,从空中俯瞰,这片540公顷的生态林呈狭长形状,东西绵延近10公里,相当于700多个足球场的面积。你可能想不到,这里曾经是零散的村庄和河塘。政府统一规划后,村庄整体搬出,村民统一居住,腾出来的土地没有用来搞开发,而是打造城市绿肺,起到沿江生态保护的作用。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说,常州高新区北濒长江,拥有沿江八市中最短的江岸线,却也是常州全部的长江岸线资源,因此必须“精打细算”“寸寸计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共抓大保护”,摒弃“速度优先”思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发展质量和生态质量同步提升。

湿地公园得天独厚的水温地理条件,不仅能为湿地用水提供保障,还为建立完好的植被体系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根本保证。近年来江苏将省内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实行全面保护和分级管理,打响“湿地保卫战”,正式公布《江苏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湿地总面积不低于4230万亩,自然湿地面积不少于2920万亩。

得益于良好的环境治理和湿地修复,江海明珠闪耀光彩:南通市在去年启动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打造 “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滨江之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现“呦呦鹿鸣”,在这片港汊纵横的海滨滩涂上,麋鹿繁衍生息,丹顶鹤自由翱翔……

丁宏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先项目,坚持全流域规划布局、全产业链调整升级、全要素优化配置,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确保国家永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廊道。

行走的船帆,振翅的鸥鸟,掠过莽莽苍苍。我们的故土,有绿水绕城,有明月城郭,更有园在城中、城在景中的诗意生活。黄金水道正不断释放绿色效益,生态优先的潮流壮阔澎湃。绿意盎然的长江岸线上,一幕幕绿色转型“大片”正生动演绎着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新追求。

让绿色成为 长江的鲜明底色

阅江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基调、战略定位、目标任务以及策略方法,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系统性和指导性。

对江苏来说,既要从历史与未来的维度深刻理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又要从国家战略意图与江苏现实需求的角度深刻理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指向,从使命与担当的高度深刻理解“树立一盘棋思想”的内涵要求,自觉扛起责任,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新路,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尊重规律、系统推进,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以长江经济带发展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一项压倒性任务,涉及长江的一切工作必须服务于生态这个前提,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分毫,修复生态不打折扣。让绿色成为长江的鲜明底色,让生态文明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突出标识,让“黄金带”镶上“绿宝石”,更具“高颜值”。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不是不发展,而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正确把握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实现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杭春燕 吴琼 万晨 杭春燕)本版供图 视觉江苏网

(责编:萧潇、张鑫)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