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正风肃纪监督工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正风肃纪监督员。事实上,正风肃纪监督工作不仅限于在基层设置正风肃纪监督员,还包括对其他工作的监督。比如,在正风肃纪监督组的监督推动下,对一些丧失原有职能的工作岗位,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撤销。康平县东升乡村小组长“集体下岗”,就是这样一个案例。
东升乡取消村小组长岗位
54人“集体下岗”
在农村,一个村子人口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要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落实到位、为村民服务到位,村干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日前,东升乡党委审议通过了《关于村两委干部定岗定责定资的管理规定》,取消了村小组长岗位,共有54人“集体下岗”。按理说,村小组长是传递党和政府政策的“服务员”,在政府和百姓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村民们没了“服务员”,理应对这样的做法表示反对,可让人意外的是,东升乡的群众却拍手叫好,连连点赞。
以前,很多政策的上传下达、粮食直补、扶贫资金的发放等工作都需要人力来完成,村委会需要在每个村设置固定的联系人来沟通各类事情,村小组长这个岗位应运而生。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就可以获取相应的政策信息,而地力补贴、玉米补贴、扶贫款项等涉农资金,相关部门可以直接把钱打到农户的银行账户上,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这样一来,村小组长岗位就显得可有可无了。
没了“吃空饷”的村干部
百姓拍手称快
“村里工作人员过多,感觉有些是吃闲饭的。”村民们觉得,村小组长不干活,还拿着村集体发的工资,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负担,对其他村民也不公平。东升乡东升村主任盛国飞说,东升村村小组长一年费用大概需要两万多元,这对于拮据的村财政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不仅如此,由于有村小组长可以依赖,一些本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干的活儿,也转嫁到村小组长身上,但村小组长在解决问题上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村小组长和村干部经常互相“踢皮球”。盛国飞说,以前村里有村小组长,老百姓有啥事儿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找村小组长汇报,但由于村小组长这个职位只有上传下达的作用,并没有决定权,而有决定权的村干部却养成了依赖村小组长的习惯,很少到村里走访,老百姓的事儿常常就这样被耽搁了,村民们心里就有了怨言。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小组长问题,以及个别两委班子成员分工不明确、在位不履职问题,东升乡党委高度重视,下决心加以解决。”康平县东升乡党委书记吕桂林介绍,乡党委以全市开展正风肃纪监督工作为契机,责成乡正风肃纪监督组对全乡村两委班子分工、村小组长履职等情况展开专题调研。在调研中,监督组发现,全乡共有54名村小组长,他们大部分年龄偏大,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要求;有的甚至压根没有工作;有的工作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有重复。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的标准计算,全乡范围内的村集体每年就要拿出16万余元用于支付这些村小组长的工资。
摸清情况之后,东升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出台了《关于村两委干部定岗定责定资的管理规定》,从此,村小组长这一职务在东升乡成为了历史,百姓们也为东升乡这一做法拍手叫好。
基层“四风”问题不解决
“最后一公里”难打通
54名村小组长“下岗”后,每年少了一笔稳定的收入不说,从岗位撤下来,他们心里也不太得劲儿。“我们以前在政策宣传、服务群众方面也没少作贡献。”有的村小组长“下岗”后,未免有些想不开。为此,东升乡正风肃纪监督工作并未只停留在“监督”上,而是继续深入工作,找“下岗”的村小组长谈心,化解他们心中的情绪,使其正确认识岗位职能。经过耐心说服工作,“下岗”的村小组长们逐渐转变了观念。他们表示,会运用各级政府的惠民政策,发展新的事业。东升乡胜关村原村小组长石程说,撤销村小组长岗位,能为村集体省下点儿钱,也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干实事。东升乡胜关村原村小组长张自昌说,村小组长岗位取消后,村干部经常到群众家中走访,为百姓服务更踏实、更实在了。
的确,随着村小组长岗位的取消,村干部必须亲自到各村屯了解情况,帮群众办事。通过开展正风肃纪监督工作,东升乡让“吃空饷”的村小组长“集体下岗”,不但减轻了村集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转变了村干部的作风,让村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基层群众的贴心人和“服务员”。
吕桂林说,村级干部是比针眼还小的“针尖官”,但他们却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也是群众基层自治的代理者。俗话说“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如果基层的“四风”问题不能加以解决,就难以打通正风肃纪监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东升乡的这一做法不仅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认可,而且为全市其他村提供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