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昔日“煤渣堆” 今朝“大花园”
作为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矿产区,萍乡市有废弃矿山面积近9万亩,煤炭开采造成的煤矸石和矿渣堆积成山,有的成为不毛之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地质塌陷等环境问题。近年来,该市以去产能为契机,坚持“显山、露水、铸城”新理念,走“修复、保护、重塑”路线,按照重点突出、分类施策、阶段治理、全面复绿原则,鼓励矿山企业和第三方参与投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废弃矿山实施复绿工程。
萍乡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按每吨煤5元的标准,对煤炭生产企业开征可持续发展资金,用于采煤造成的环境损害治理。同时,2015年以来,借鉴德国在矿山恢复方面的先进技术,并运用本市科研成果,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及采取自筹和PPP模式吸纳社会资本等方式,累计投入近4亿元,完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28个,生态修复矿区面积6万余亩,建立起初级的生态系统,使全市近七成废弃矿山重新披上了“绿衣”。按计划进度,未来两年,该市剩余的废弃矿山也将全部复绿。
在实现矿山复绿的基础上,该市进一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采取“景治结合”方法,利用废弃矿区复绿后的新增用地,发展特色种植、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将废弃矿山打造成一座座“金山银山”。湘东区下埠镇南竹坡村受过度开采影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居环境十分恶劣,当地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12年以来,该村对废弃矿山进行园林化改造,让曾经的“煤窝窝”变为“金窝窝”,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安源区城郊管委会略下村在昔日的矿山上种树栽花,今年春季举办了桃花节、樱花节等旅游活动,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在萍乡,像南竹坡村、略下村这样经过整治后已经改头换面的村庄有20多个,成为当地“煤渣堆”化身“大花园”的生动范例。(记者刘启红 通讯员朱良明、刘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