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西 » 正文

全球报道:南昌走出一位空间物理学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南昌走出一位空间物理学家在国际空间物理学术圈,宗秋刚教授是不折不扣的“大神”当地时间7月15日晚,在美国帕萨迪纳举

原标题:南昌走出一位空间物理学家

在国际空间物理学术圈,宗秋刚教授是不折不扣的“大神”

当地时间7月15日晚,在美国帕萨迪纳举办的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第42届大会暨成立60周年庆典大会开幕式与颁奖典礼上,来自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宗秋刚教授荣获2018年Vikram Sarabhai金质奖章。这是时隔八年后,再次有中国科学家获得这项国际空间科学界最高奖项。

在国际空间物理学术圈,宗秋刚教授是不折不扣的“大神”,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空间物理的学术专家,其实是从南昌县向塘镇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走出来的。

近日,宗秋刚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

家庭贫困,高中时两罐咸菜吃一周

时光倒流,回到36年前。

当年的高考,187万人走进了高考考场。然而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录取率,让百万大军过独木桥的状况成为那个年代最真实的记忆。也就在那一年,宗秋刚考进了四川大学。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36年,但他现在依然对高中时期的读书生涯记忆犹新。

“现在对高中的记忆,除了吃饭睡觉,其他大部分时间就是学习、做题、考试,没有太多的闲暇生活。”宗秋刚说,他有5个兄弟姐妹,家庭比较贫困,因为没有钱买食堂的饭菜,他每个星期都要背着十几斤大米,走上5公里去学校。一个星期六天,就靠着从家里带的咸菜就着一碗米饭。“一个星期两罐咸菜,要是到了夏天,咸菜还会发霉长毛。不过也只能继续吃。”而到了星期天,他还得回家帮干农活。

尽管生活艰苦,但宗秋刚的学习依然没有落下,“那个时候能考上大学非常不容易。”宗秋刚说,对于他来说,考上大学、离开家乡的想法,贯穿了他的读书生涯。

想离开家去见识广阔的天地

“读书的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如果是夏季,同学们就会下河游泳。”宗秋刚说,但更多的时候,大家最大的乐趣还是到学校阅览室去看看报纸、杂志。

有着兄妹5人的宗秋刚一心想参加高考,因为大家都知道“高考改变命运”。“所有的人都很用功,老师也放弃周末给大家补课。”宗秋刚说,只不过他想参加高考的初衷其实并非“高考改变命运”,而是想离开家去见识广阔的天地。

据宗秋刚介绍,上世纪80年代的高考不像现在,只要读了高中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在正式的高考之前,所有人还要参加一次预考,只有通过了预考才能参加高考。“预考的淘汰率很高,很多人平时成绩很好,但一次预考失手就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很遗憾。”宗秋刚说,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人都把高考当作唯一的出路。

1982年7月高考结束后,宗秋刚所在重点班有十来位同学考上了大学,而他自己,也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四川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

全国掀起“物理热”,走上空间物理研究路

“为什么要考到外省去呢?不仅仅是因为我想到外面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想去学一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东西。”宗秋刚说,随着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全国掀起了一场“物理热”,但当时的江西大学(南昌大学的前身)在物理学方面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因此他萌生了走出江西的想法。

“考上了大学以后,学业压力稍微轻松那么一点点,但大家仍然很拼。”宗秋刚说,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还属于“稀缺物种”,而且国家分配工作,因此在读完大学之后,他获得了两个选择的机会——中科院空间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原子能研究院。

“我最后选择了中科院空间物理研究所,然后就在这条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宗秋刚说,其实他走上空间物理研究完全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只是因为“空间物理”听上去更为高大上一些。

第一次被家乡的媒体采访

回想起当年的经历,宗秋刚总是感慨万分:“现在我也当老师了。因为自己的经历,因此对从艰苦地方来的学生总想照顾一下。不过,现在学生的条件可比我们以前强多了。”

“这还是我第一次被家乡的媒体采访。希望《南昌晚报》能多报道一些在外的家乡人,用他们的事例去激励现在的年轻人。”宗秋刚说,能够接受家乡的报纸采访,还是比较激动和高兴的。

因为工作的关系,宗秋刚每年都要到全球各地参加学术会议,回南昌的次数也很少,“就算回来,也只能待几天,和家人团聚一下”。宗秋刚说,最近几年回家的时候发现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发展也很快。

每一位从家乡走出去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宗秋刚也不例外。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吸引人才,希望南昌的力度再增强一些。”宗秋刚说,南昌从来不缺乏人才,也希望南昌能多出一些优惠政策,让在外的游子能够回家学以致用,发展南昌的经济;同时加强高等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让更多的家乡学校能够迎头赶上。

人物名片

宗秋刚,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行星与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日地科学分会主席。

曾参与欧洲空间局、美国国家宇航局和日本宇航局等单位的多项大型国际空间探测计划,并参与中国国家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现从事空间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磁层物理、空间天气学和空间探测。(记者高学斌 文 王飞波 图 实习生 解文婷)

(责编:毛思远、邱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