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农业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明确我省将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到2020年,实现特色主导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通过产业扶贫实现147万贫困群众脱贫。
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000万亩(次)以上,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投产茶园面积600万亩以上,食用菌种植力争40亿棒(万亩)以上,生态家禽年出栏3亿羽以上,禽蛋年产量30万吨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720万亩以上;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特色主导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
《方案》提出,我省将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蔬菜产业方面,以500亩种植大坝为基本单元,重点打造300万亩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完善采后商品化处理设备,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模式以及生态化高产栽培技术,在各市(州)基地集中区域建10个大型集约化育苗基地,在蔬菜重点县建设集中育苗基地50个;茶产业方面,新增“三标一品”认证茶园50万亩,每年开展20场以上茶事活动和品茗推介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食用菌产业方面,建设一个省级食用菌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中心,在9个市(州)分别配套建设母种和原种生产基地,围绕重点产区建设50个栽培种生产供应基地,建设150万亩菌材林基地,建设15亩以上规模化生产基地。
同时,我省将加快发展生态家禽产业,建立生态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家禽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1个、10个以上地方家禽品种资源保种场,全省生态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1.5万个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并创建省级以上名优家禽品牌20个以上。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一批道地药材规模化基地,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定制药园建设,推进全省25个中药材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形成一批重要中药材产业聚集区,并在省内建设4到5个现代化中药材专业冷链物流基地,8到10个区域性大品种产地加工基地。
此外,我省将推进“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精品水果、早熟马铃薯、薏仁米、酿酒用高粱、荞麦、特色生猪、优质牛肉、优质羊肉以及冷水鱼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增加综合附加值,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和中药材等五大山地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农业与加工、流通、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