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安徽 » 正文

全球报道:安徽全面打造美丽长江 安徽 经济带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八百里皖江奔涌绿色潮 ——我省全面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纪实铜陵沿江景观带。记者 杨竹 通讯员 詹俊/摄长江流经

原标题:八百里皖江奔涌绿色潮 ——我省全面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纪实

铜陵沿江景观带。记者 杨竹 通讯员 詹俊/摄

长江流经安徽416公里,素有“八百里皖江”之称。江水浩荡,奔腾不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和党中央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

“三水共治”,护一江清流

——发挥河长制作用,开展水系综合治理;围绕“三段线”发力,控制源头减排污染

全面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水清”是重点目标之一。 “水清”就是要实现水环境改善好、水资源保护好、水生态修复好。皖江各市加快推进“三水共治”,护一江碧水东流。

在铜陵,有一条总长约6公里的黑砂河,贯穿主城区东西方向,由通江涵闸出口入长江。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污水截污不彻底,工业废水偷排现象时有发生,黑砂河渐渐不堪重负,河水发黑发臭。2016年起,黑砂河水系治理被市里作为硬任务加以推进。 “清淤截污、除砂净水、活水补给、生态维护之下,黑砂河水体基本实现无浮泥、无漂浮物、无异色异味。人们以前‘绕河走’,如今水生态修复了,变成‘沿河走’。 ”铜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供排水办副主任刘宸说。

长江污染,根子在岸上,源头在流域。非法无证码头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分布在和县长江岸线的非法码头有21家,和县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逐一摸底清除。整治工作按照拆除到位、清场到位、防反弹到位、复绿到位的要求,分步实施。从去年10月初万顺码头平台第一个被拆除,到去年11月中旬拆除最后一个码头平台,用时仅1个半月。

当前,我省正围绕“三段线”发力,第一段线是沿江1公里以内,做到“五个达标”,即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国考断面监测达标率全面实现,长江干流40个水功能区全部稳定达标,沿江5市PM2.5指标全面达标,应绿尽绿全面达标,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重化工、重污染企业实现搬迁全部达标;第二段线是5公里以内,做到“五个一律”,即畜禽养殖企业和网箱水产养殖一律整改到位,25度以上坡耕地一律退耕还林还草,在建的重化工业项目一律整改达标,现有的重化工企业一律实施提标改造或转型,“散乱污”企业一律依法关闭搬迁;第三段线是15公里范围内,做到“五个合规”,即现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面合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合规,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配排放合规,新建项目全部合规,工业园区优化整合全面合规。

让水环境长治久清,离不开长效机制。去年起,我省全面实施河长制,覆盖全省全部河流和湖泊。目前,全省共设立河湖长52687名。行政区域内各主要河湖设河长,由本级负责同志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凝聚各方合力。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指引下,皖江生态体系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图景徐徐展开。

应绿尽绿,筑生态廊道

——全面实施生态复绿工程,打造沿江国家森林城市群,打赢蓝天保卫战

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皖江各市“建新绿”,治污染,努力推动森林覆盖率、空气优良率、土壤清洁率“三个大提升”。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森林是处在顶层的生态系统。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截至7月31日,各级共设立林长51415名。

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是一个江边小镇。沿江许多地块上,香樟、杨树等一排排树木拔地而起,横成排,竖成列。林地往北不到500米即是蜿蜒而过的长江。 “近一段时期,我们正全面展开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 ”牛头山镇林业站副站长吴刚说,随着林长制的实施,区级林长、镇级林长都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绿化及抚育、管理力度空前加大,一片片绿地在长江岸边展现。在池州,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成为当地林长制改革的“一号工程”。该市结合全域旅游城市和滨江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全面开展沿江岸线1公里、5公里及15公里以内景观带建设,努力建成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池州山水画廊。

当前,我省全面实施生态复绿工程,对沿江绿化空白区域进行补绿,应绿尽绿,打造沿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和绿色生态廊道。省林业厅提供的信息显示,到2020年,皖江五市全面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沿江两岸绿色森林长廊基本建成,流域两岸宜林荒山基本实现绿化,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稳定增长,森林覆盖率达38%以上,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天蓝、地绿、水净。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我省以“五控”为抓手,即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国土绿化和扬尘管控,促进空气优良率大提升。到2020年,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

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与土壤污染防治息息相关。今年以来,皖江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专项整改、“清废行动2018”等多个专项行动雷霆出击,其中重点排查内容即是固体废物污染。当前,我省正开展净土持久战,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进土壤环境管理、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产业升级,提高“含绿量”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材料、电子信息、机器人等一批新兴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我省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加快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长江边的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曾经产业结构单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坚持绿色是开发区的主色调。 ”三山经济开发区负责人方序保表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入驻高新技术企业33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紧密结合自身产业规划,坚持产业招商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理念,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

当前,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皖江经济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开了“机会窗口”。位于马鞍山市的安徽天沃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一排排红色的水泵柴油机整装待发。 “每台柴油机只卖6000多元,在中东市场可是抢手货。 ”公司负责人芮志英说,沙特等国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消防水泵,针对沙特市场,天沃公司外贸部与技术部从客户需求着手,研发了可以配套的消防水泵类柴油机,而从研发到形成批量供货周期不超过6个月。

让产业变“绿”,让“绿”变产业,是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安庆市把全域旅游、大健康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分别作为首位、优质、支柱性的绿色产业,以提高“含绿量”来提高“含金量”。全市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18.5%;打造一批特色的健康养生基地;风电装机规模突破4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5万千瓦。

旧动能做“减法”,新动能做“加法”。近年来,沿江5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材料、电子信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轨道交通装备等一批新兴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对产业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目前,沿江5市已经拥有全省100%的通用航空器、85%的大型农机、70%的工业机器人、65%的新能源汽车、60%的化工新材料产能。

八百里皖江奔涌绿色潮。随着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动,长江(安徽)经济带必将迎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记者 夏胜为)


让绿色成为长江经济带最鲜明的底色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目标,八百里皖江掀开崭新的发展篇章,奏响新时代壮美的皖江之歌。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江水为镜,可鉴发展得失。江水清则发展优,江水浊则发展劣。生态必须优先是“红线”和第一位的要求,发展必须绿色是“底线”和最根本的出路,要让绿色成为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打造山清水秀的黄金经济带。

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你我同饮一江水。青山绿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长江经济带不仅是一条有巨大潜力的经济发展带,更是关系子孙福祉的生态屏障带。过去,围绕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开发,一些地方粗放式发展透支着长江的生态效益。高污染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有的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偷排问题突出。粗放式大开发,破坏的不只是环境,还有赖以生存的原始资本。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长江和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由此出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必须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旧动能做“减法”,新动能做“加法”,加快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依靠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力争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当前,我省把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世间事,成于严,做于实,要大力度抓好“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等七大举措,构建生态系统稳定、环境质量优良、资源利用高效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体系,为永葆母亲河生机活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黄金经济带作出贡献。(夏胜为)

(责编:鲁先红、常国水)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