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报道:砥砺十年筑造新梦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砥砺十年筑造新梦想2008年,青海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实际,着眼长远,作出生态畜牧业建设重大战略决策。2018年,我省的

原标题:砥砺十年筑造新梦想

2008年,青海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实际,着眼长远,作出生态畜牧业建设重大战略决策。

2018年,我省的生态畜牧业建设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

十年来,我们艰辛探索、真抓实干,不仅提高了牧区牧民的组织化程度,而且有效整合了草地畜牧业的生产要素;

十年来,我们呕心沥血、不懈坚持,成功转变了传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培育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十年来,我们不渝初志,勇往直前,竭力推动草畜平衡,实现了牧区的“三生”共赢。

试点先行,摸索实践,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2008年,我省直面草原畜牧业发展瓶颈,在全国率先开始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实践,在前无经验可鉴,后无模式借用的情况下,试验试点先行,成为了我省在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新源镇梅陇村是率先开展的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从梅陇合作社的组建,通过试点起步、探索创新、凝练固化等两年多的发展历程后,成功探索出了以“股份合作制”为核心的“梅陇模式”,全村牧户、草场和牲畜100%参社入股,从机制体制上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富民之路和畜牧业转型发展之路,成为了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典型样板和成功模式。

牧畜折价入股、劳动力专业分工、用工按劳取酬、草场折价入股、利益按股分红、生产指标量化的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让牧民的收入一天比一天可观,截至2017年,梅陇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人均收入较2008年增长了3.3倍。

至此,梅陇模式的出现引领了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方向,在青海广袤辽阔的草原牧区产生着巨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各省市州,以股份制改造为切入点,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

玉树州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185个,正确处理畜牧业和采集业关系,大力发展牦牛产业,积极打造曲麻莱“生态畜牧业高地”;果洛州6县,以甘德整县推进为突破口,股份改造成效显著,形成对全省有影响的“岗龙做法”;黄南州立足实际,抓好契机,突出紧抓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打造出“拉格日模式”,全州涌现出拉格日、东科日等发展典型;海南州以股份改造为切入点,以股权公证为保障,在理顺和稳定一产的基础上,突出一二三产融合。

四年的探索,六年的努力,十年的不懈奋斗,到2017年,全省牧区已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961个,实现纯牧业村全覆盖,探索出“股份制”、“联户制”、“代牧制”等生态畜牧业建设新模式。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基础,全省领导干部的努力是动力,村牧民想要持续发展的意愿是助推力,从夯实生产、生态、产业、技术、群众、经验六大基础为主,生产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利用方式、牧民收入方式、生态保护方式都得到了良好的转变。

如今的试验区建设已全面迈开步子,以股份制改造为方向的生态畜牧业路子进一步明确,试验区工作理念更加成熟,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全省有85个试点社基本完成股份改造任务,大部分实现年底分红。

科学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雏形基本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我省草原面积大,拥有3.13千万公顷的可利用草场,大多数位于三江源区、环青海湖地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草原的生态状况决定着青海生态环境的状况,但是多年来却因人草畜矛盾突出,一度超载过牧导致草原退化,面临着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

把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作为合作社建设的前提条件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按照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则,对冬春季、秋季、夏季草场进行科学调整,对放牧制度进行优化,根据季节变化对入股牲畜、草场进行整合和划分,实行统一轮牧、统一育肥、统一配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分群养殖的“六统一分”管理模式,实现了“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

草原生态的恢复是草原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并不是牛多羊多就赚得多,高效的养殖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经济效益,还能够有效地控制草场生态和牲畜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资金,实施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了超载放牧和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草原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不断好转,合作社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有效组建季节性养殖场232个,冬季集中育肥出售牛羊45万头(只)以上,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人工草地面积达到47.33万公顷,实现了“减畜不减效,减畜不减收”。

近五年来,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村,以“拉格日”模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畜牧业,草场草产量提高10.5%,植被覆盖度从60%提高到80%;截至2017年底,泽库县全县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比上年提高11%,天然草原可食牧草亩产比2010年增长23%。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在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全省生态畜牧业走过了探索奋进的十年,从初步试点阶段、探索推进阶段、提高完善阶段再到巩固提升阶段,我们以生态发展为先,创新出适合自己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提升了组织化程度,生产要素得到有效整合;培育树立先进典型,转变了生产经营方式;优化了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能够融合发展;持续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精准脱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三生”共赢。

十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不断总结启迪的过程,又是坚持创新政策,凝炼经验,持续发展的过程。立足共享发展,坚持合作经营,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立足绿色发展,坚持集约经营,是解决草畜平衡、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立足科学发展,坚持激活要素,是实现传统草地转型升级的根本;立足协调发展,坚持政府引导,是推进生态畜牧业持续深入的关键,始终将维护和实现大多数农牧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农牧民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方向,合作经营,破解保护千家万户与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

十年的发展既是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如今青海的生态畜牧业建设已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青海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继续坚持务实进取,乘势而上,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高生态畜牧业发展水平。

(责编:王红玉、杨阳)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