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中篇小说《蘑菇圈》
在《蘑菇圈》中,藏族少女斯炯面对外界种种磨难,始终静静地坚守“蘑菇圈”这块物质丰厚的圣地,以一种纯粹的生存力量应对着时代的变幻无常。阿来将现实融进空灵的时间,表露出对于人的“生根之爱”。小说充盈着温暖动人的格调,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种深刻的思考。
昨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藏族作家阿来凭借中篇小说《蘑菇圈》(发表于《收获》 2015年第3期)榜上有名。41岁时,阿来曾凭借藏族题材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茅盾文学奖,成为史上最年轻得主。如今他再次凭借藏族题材中篇小说,斩获另一个国家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
对于此次获奖,阿来非常低调,就在几天前鲁迅文学奖公布提名名单时,成都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他,他都拒绝了。如今获奖,他说可以说了。不过记者追问他获奖感受时,他的反应非常淡定,“我很平静啊,意外之财才是惊喜,而它(《蘑菇圈》获奖)是应该的嘛!很正常!”阿来用四川话一本正经地说完又笑了。
希望作品唤起更多人
关注自然生态
这两日,阿来正在广州参加南国书香节,忙碌奔走在各大文学讲座和分享会上。中午时分,他正准备午休片刻,没想到鲁迅文学奖评奖结果公布,各地的电话接踵而至,大家纷纷恭喜他获奖。
当第一时间得知自己获奖,他的反应非常淡定,并未表现出一丝惊讶。“我很平静啊,意外之财才是惊喜,而它(《蘑菇圈》获奖)是应该的嘛!很正常!”他用四川话一本正经地说完又笑了。
他说,当时申报奖项时,有两个单位都将《蘑菇圈》报上去,看来大家都非常看重这部作品,对这部作品都信心满满。
谈到《蘑菇圈》的创作,阿来介绍,前两年他陆续推出了自然题材的《山珍三部曲》,分别是《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三本小说围绕虫草、松茸、岷江柏三种山珍或者说自然精灵而展开,讲述了青藏高原上的平凡小人物,与自然生灵互相依偎的生命故事。
《蘑菇圈》关注生态,关注现实,阿来在文学创作中,也越来越多关注这类问题,并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思考。他说:“今天中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值得关注,我们向大自然索取物品,消费到怎样的程度,必须考虑大自然的再生和自我修复能力,而不是竭泽而渔。”阿来说,他未来也会一直观照藏区的生态,因为长江黄河都在这里发源,要是这些地方生态被破坏,水资源将会被污染。
感谢家乡热土
给自己注入创作力量
如今获奖,阿来表示,自己首先要感谢本届鲁迅文学奖评委对《蘑菇圈》的青睐,然后是感谢家乡的热土给自己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学创作力量。
事实上,阿来对藏族地区自然景观、藏族人民生活、风俗和文化持之以恒的书写,构成我们了解藏族地区的重要凭据。当年,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茅盾文学奖,好友柳建伟就说,阿来是中国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因为阿来的文学语言创新,构建了自己的文学帝国。阿来对藏族人物、生活、风俗的书写,作品很多。他创作的电影剧本《西藏天空》,也获得电影界多项大奖。中篇小说《蘑菇圈》则一面世,就获得“一部藏区的心灵史”“阿来书写乡村的示范”等诸多赞誉。
“故乡是让我们抵达这个世界深处的一个途径、一个起点。”阿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曾经创作非虚构作品《瞻对》,经历了身心疲惫的劳动历程。这次的《蘑菇圈》早在创作前就想“换一副笔墨”,写一个调子新鲜、语言简洁优美的小说,从而让自己从沉重的心境中走出来。“如今,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新的乡愁,必须不断用自己的行走、写作来印证自己跟故乡之间的关系。而我就是拥抱这种新的乡愁,重新来书写我的故乡,表达我的故乡。”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