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建新园。 记者杨艳辉摄
一块招牌,就是一段传奇。
一个个老字号,延续着昆明的文化根脉和民俗风情,记录着城市发展留下的足迹。
7月19日,本报刊登了《昆明老字号 觅求新荣光》一文,就昆明老字号传承、保护现状进行了报道。日前,记者来到昆明街头,就“你心底的老字号情怀”“你能说出哪些昆明老字号”等问题进行街访,近八成受访者能说出的“昆明老字号”不超过5个。
调查
近八成受访者说出的老字号
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作为一个昆明人,你能说得出来的老字号有哪些?当这个问题抛向你,你的记忆深处又会涌现出哪些故事?
商务部自启动“振兴老字号”工程以来,分别于2006年、2011年分两批重新认定了全国1128家中华老字号,云南共有26家,占全国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总数的2.35%。
截至2018年6月,省、市两级商务部门在昆明已认定老字号企业43家,老字号品牌45个,其中“云南老字号”29家(含“中华老字号”14家),“昆明老字号”14家。
8月2日,记者来到南屏步行街、正义路昆明老街等人流密集区随机采访。然而,在昆明的43家老字号中,近八成受访者能想到的,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还有许多受访者连连摆手,表示“不了解老字号,也不记得昆明有哪些老字号比较有名”。
声音
“00”后郑辰婷(昆明初二学生)
“豆面汤圆、凉米线算是老字号吗?”
郑辰婷刚满14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昆明人,说起老字号也“很蒙”,“一下子想不起来昆明有哪些老字号”。在想了一会儿后,她问“豆面汤圆、凉米线算是老字号吗?这些倒是经常会跟同学一起去建新园吃”。
她说,虽然在昆明长大,但对于昆明的老字号了解十分有限。“昆明这些老字号生产的产品好像跟我们的生活离得还挺远的,父母平常买糕点也是在面包工坊或嘉华这种连锁店比较多的地方买,而且昆明这些老字号好像也不做广告什么的,大家都了解的比较少。我们班主任也是土生土长的昆明人,他有时会跟我们讲一讲先生坡、西南联大的故事,但是老字号的故事没怎么讲过。”
“40后”丁晓凤(昆明人)
“哎呀,我怎么一个老字号都想不起来了!”
出生于1942年的丁晓凤是个“老昆明”,对于昆明,她有一肚子说不完的故事。但她说,近几年,能用上的老字号是越来越少了。
当被问起“用得最多的是昆明哪些老字号产品”时,丁晓凤陷入一阵沉默,然后说“哎呀,我怎么一个老字号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
丁晓凤看着南屏步行街一幢幢现代化建筑说,“昆明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我小时候住在五一路片区,现在的正义路、三市口都有很多老字号,大部分是餐饮店,当时建新园、福华园都离得不远,而每到中秋前夕,就要早早去冠生园订云腿月饼。家里有老人过寿时,还要去桂美轩买寿桃状糕点,还有拓东酱油,它家的甜酱油、咸酱油、玫瑰大头菜都是一绝。”
慢慢地,丁晓凤打开了话匣子。
“可惜了啊,以前这些老字号离我们很近,但这几年老字号的铺面也少了,有的东西你想买也买不到了,慢慢地,大家也就忘记了。”
“70后”李亚芬(西双版纳人)
“老字号不能只停留在昆明人的记忆里,应想想怎么被游客带走!”
李亚芬是从西双版纳带着女儿到昆明过暑假的。“前几天才刚带着她去吃了建新园的过桥米线,非常好吃,这几乎是我每次到昆明都必须要‘打卡’的事。”讲到昆明老字号,建新园在州市上有很大知名度,“我还记得第一次到昆明,就四处打听建新园在哪里,一定要去吃它家的米线。”
但当被问到“除了建新园,昆明还有哪些老字号”时,李亚芬一时也说不上来。而在她背后,就是中华老字号——云南白药大药房。
在了解到昆明有43个“老字号”后,李亚芬说:“作为一个游客,其实很希望昆明这些老字号的产品能跟上时代发展脚步,不仅要留在昆明人的记忆里,更要开发成能够带走的伴手礼,同时加大品牌宣传,特别是品牌文化宣传,让消费者能了解到老字号背后的历史文化。”
“90后”易靖坤(昆明人)
“振兴老字号,不能光讲情怀,产品真的好才会吸引消费者!”
易靖坤是一名打扮时髦的90后“老昆明”。他说,自己对国货品牌十分关注,“比如李宁、飞跃这些老的国货品牌,其实近几年都在走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在保持经典元素的基础上融入极具活力的设计,非常能抓住年轻消费者需求。”
易靖坤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昆明人,昆明老字号能说得上来的就只有建新园、云南白药。“因为它们跟日常生活离得最近,其他老字号要继续保护、发展的话,要做的还真得挺多。”虽然自己是个“老昆明”,但对于老字号“并不会单纯为了情怀埋单,还要看这个产品到底有没有比同类产品强或独特,才会决定是否购买”。
举措
“老字号一条街”即将开街
集中展示老字号企业产品
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保护,才是真的保护。
自2006年启动“振兴老字号工程”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建立老字号保护体系、促进体系和挖掘老字号内涵”,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老字号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情况有了很大改善。而昆明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经济与文化相结合、市场竞争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培育出了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老字号企业。
但现实情况是,还有很多老字号,缺乏创新的内生动力、观念陈旧、产品老化,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困难重重,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考验。
保护老字号,政府一直在努力。
2017年初,商务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据报道,商务部正着手起草老字号认定和保护管理办法,把中华老字号的动态管理用法律手段固化下来,用法律形式对老字号进行保护。
而针对老字号原址风貌、品牌文化、传统技艺等方面的保护,各地已纷纷出招:
武汉吉庆民俗街三期“老通城文化风情街”奠基,将建设形成集聚武汉老字号餐饮、文化体验的特色街区;
南京出台第三批老字号认定工作通知,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老字号认证;
各地政府还积极支持老字号核心技艺申请国家、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老字号发展提供有效帮扶……
而在昆明,“老字号一条街”即将开街,集中展示“老字号”产品和企业形象,这将成为人们穿越到旧时光追寻老味道的一扇窗口。(记者李双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