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华水塔 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记者从省生态办了解到,截至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95.48亿元。随着二期工程深入实施,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生态保护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这里曾是玛多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起风时黄沙漫天,星星海瞬间被沙尘包围。”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牧民扎昂感叹,早些年,星星海一带风沙特别厉害,风沙经常把路堵住,过往的车无法通行。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风沙天气越来越少,曾经饱受鼠害的草原重现生机。
在黄河源头的扎陵湖,黄河断流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水晶般的湖面,与远处的草原相映成趣,融为一体。风沙小了,草原恢复了,湿地大面积增加。扎陵湖畔水草丰美,藏野驴又回到这片美丽的草原上。
2005年,我国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一期工程,在草原植被恢复、沙漠化治理等生态修复领域投入资金86.5亿元。2014年,治理面积更广、标准更严格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接续启动,截至目前,已累计下达投资97.11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60.5%,累计完成投资95.48亿元,占下达投资的98.3%。
省发改委副主任、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说,二期工程涉及玉树、果洛、黄南、海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21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治理面积由原来的15.23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9.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6%。《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中期省级自查评估报告》和年度监测报告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草原退化趋势明显减缓,森林生态功能逐渐增强,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扩大,荒漠化土地面积逐步减少,水源涵养功能明显提升,江河径流量逐渐增加,水土保持功能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资源恢复加快,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生态补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当地发展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等多种措施,三江源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收入水平明显提高。通过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三江源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自觉参与意识普遍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