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和平社区医院为社区居民看病。 记者李宝森 摄
医疗联合体是大医院和若干社区医院组成的医疗合作共同体,目的是利用大医院的医疗能力盘活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让社区医院具备基本医疗能力,引导居民首诊在社区,实现大小医院分级诊疗的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医疗格局。目前,哈尔滨市各社区医院都与在哈的大医院组成了医联体,通过多方式合作,逐渐具备了基本医疗能力,得到了社区患者的认可。
专家下沉到社区居民家门口就医
近日,记者在香坊区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称社区医院)看到,前来看病的患者排起了队,因为来出门诊的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中医专家。“我现在看病都在这里,离家就几分钟的路,医生又都是中医药大学的专家,真是太方便了,医院中药也便宜。”家住附近的社区居民刘女士高兴地说。
在通江社区医院,正在出诊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刘金凤告诉记者,双方成立紧密型医联体后,医院一改过去一个专家两个月的方式,根据社区医院需要,每周5天派出心内、内分泌、中医康复、感染免疫和神经内科5个方面的专家出诊,经过3个月的尝试,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固定下来。
“大医院专家的入驻,不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把病看好,还大大提升了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患者愿意尝试接受更多的医疗服务。”和平社区医院院长尹胜利深有感触地说。
尹胜利告诉记者,和平社区医院是原亚麻厂医院整体改制而来的,属于企业办的社区医院。为配合医联体专家,满足社区患者需求,医院先后通过合作引进了CT、超声等辅助医疗设备,并建设了更安全的用于呼吸系统治疗的雾化室,可以更好地为社区患者服务,所以得到了社区患者的肯定。
“他们的扶持越来越细致,现在开始把彩超借给我们,医院超声科的专家直接来为患者做超声检查。现在我们的日门诊量超过200人。”道里区通江社区医院院长齐轩说。
医联体专家下沉到社区出门诊有多种方式,有的是专家固定时间出诊,有的是根据社区医院患者预约需求安排,有的是社区医院拿出一个部门,专门为专家出门诊服务。这样大大提升了社区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让患者逐渐认可了社区医院。
搭建社区便民平台调动医生积极性
建设医联体,就是大医院搭建起社区医院这个平台,方便大医院医生入驻和流动,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社区医生,提升社区医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医联体实践中,各家也是通过多种方法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
“我们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已经3个月了。双方在上转和下转患者方面已经开始增多,尽管数量不大,但前景喜人。以前患者转上去就完事了,现在,双转患者都有我们社区医生全程跟踪。患者治疗情况社区医生随时掌握,以方便患者的康复和生活保健,为未来家庭医生服务打好基础。这样,我们调动起了社区医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为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家庭医生服务都与收入直接挂钩,服务越好,家庭医生签约患者越多,未来收入就越多。”齐轩告诉记者。
而调动起大医院入驻医生的积极性同样重要。“我们对每一位出诊的医生都进行医疗补助,这些补助暂时都由医院支付。先把事情做起来,让社区患者受益为第一位,将来再考虑其他的改善措施。”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杜继伟说。
“作为医联体的受益者,社区医院出补贴我们认可。”新城社区医院院长齐兴国说。和平社区医院还专门辟建中医科为来出诊的中医专家服务。他们为专家配齐了医生助理、护士等服务人员,并把中医药房配给中医科,实行独立核算,对出诊专家贡献给与奖励,大大调动了专家的积极性。他们专门扩建了中药房,有中药饮片400多种,并购买了煎药设备,而且中药饮片还比大医院便宜15%,很好地保证了专家中药处方落地,并让社区患者受益。
体制机制待健全形成合力需配套
医联体大医院专家下沉,确实给社区医院带来了新气象。但也因体制和机制等原因阻碍,难以形成合力去做好做大医疗服务这块“蛋糕”。
“我们尝试紧密型医联体,是从底层做起,先把社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做实,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在方便社区居民就医同时,让他们逐渐习惯有病首先到社区医院看。目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扶持投入已超过100万元。”杜继伟说。
对于未来医联体的发展,杜继伟告诉记者,他们医院将坚持长期入驻社区医院,直到把社区医院扶持起来,使其具有基本医疗能力,可为社区居民看多发病、常见病,担起首诊在社区的责任,成为合格的社区医院。有了分级医疗基础,一个合理的医疗格局才能形成。
医联体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多样。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副院长崔艳告诉记者,作为医联体中的大医院就是要给社区医院提供技术支撑,培养合格的社区医生,在他们有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大医院的专家服务,如远程医疗的支撑,实时地解决问题。
记者了解到,有效发挥作用的医联体是人财物管理一体化,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大小医院的资源。但这涉及到不同财政体制,各级财政投入的资金多少、如何使用及考核和分配等,尤其是人才的问题,影响最大,阻碍了医联体作用的发挥。
“医生待遇是制约社区医院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社区医院带出来的医生,因为待遇问题而流失,导致一切努力付诸东流。”崔艳说。
对于医生流失问题,社区医院负责人更是深有感触。他们认为,只要没有合适的待遇和相关方面的支持,这个问题就难以解决,医联体就无法形成合力。因此,他们呼吁政府要尽快制定配套的政策,提高社区医生待遇,打破各种体制机制限制,释放医联体的能量,早日把社区医院打造成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记者李宝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