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5周年·四川行
因为一台舞台剧,德阳和柬埔寨结下不解之缘——
德阳和柬埔寨能有什么关系?8月16日,“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采访团来到德阳,感受德阳和柬埔寨结下的不解之缘。
在距离柬埔寨吴哥窟景区5公里的地方,大型史诗舞台情景剧《吴哥王朝》已经上演半年多,故事讲述了吴哥窟的修建历史,而讲故事的人却是中国人。
作为四川文化“走出去”首个永久性落地项目,《吴哥王朝》现已列入四川省“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库,该项目是四川省在柬埔寨乃至东南亚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柬埔寨大戏为什么会成为“四川造”?融入了哪些四川元素?□本报记者寇敏芳
巧妙融合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与吴哥窟结缘是2014年。当时,德阳市杂技团团长周小衡去柬埔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对方介绍的一个旅游数据让他灵光一现。
“他们每年的游客数是500万-600万人次,一般游客数达到300万人次就能支撑起一场晚会。”德阳市杂技团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落地了固定演出项目,周小衡深谙商演经营之道。当时吴哥窟只有一台演出,无论是戏剧表现还是剧场规模都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回国后,周小衡开始筹划在吴哥窟办演出的事。经人介绍,他和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会长方侨生成功对接,双方联手打造一出柬埔寨历史大戏。
为方便项目实施管理,德阳市杂技团联合市级国有资本成立了德阳美忆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项目的经营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柳娜介绍,《吴哥王朝》不仅是一台舞台剧,还是一个产业项目,占地23.6亩,包含吴哥大剧院、水上乐园、餐饮及中柬文化体验综合区4个子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3亿元。
项目的重头戏就是《吴哥王朝》。“柬埔寨方面对内容要求很严苛,必须要原汁原味体现柬埔寨文化。”柳娜说,整体规划设计着实让设计师们思考良久,既要根据当地的要求展现吴哥文化,又想尽可能体现出中国特色。
在一次与汉字艺术家濮列平的交谈中,设计师找到了灵感,在《吴哥王朝》的设计中融入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不仅如此,在一些舞台表现上,还融入了杂技这一表演形式。
《吴哥王朝》在柬埔寨一亮相就光彩夺目,成为柬埔寨王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大盛事。如今,平均每天吸引上千人次前往观看。
文化搭台 让四川品牌走得更远
《吴哥王朝》开局顺利,但德阳美忆并不满足于此。如何在异国他乡借文化之力为经贸“走出去”搭台,是他们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听说你们那儿游客很多了,有没有可能展示一些德阳的特产?”今年初,周小衡接到了省“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促进会服务处打来的电话,对方提出想以《吴哥王朝》项目为平台,带四川的特色产品走出去。这与周小衡拓展业态的想法不谋而合。
早在项目设计之初,周小衡就规划了一个中柬文化体验综合区,打算将四川和吴哥窟所在的柬埔寨暹粒的文化元素植入进去。
很快,在德阳商务部门的组织下,一个由德阳市中小企业代表组成的考察团前往柬埔寨吴哥窟,寻找商业机会。
四川万凤粮油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想走出去拓展市场,但一直没有门路。”该公司董事长胡泽万说,考察中柬文化体验综合区后,他决定把公司生产的挂面放到那里进行展示销售。“前期的手续基本都走完了,预计9月就能在柬埔寨展销,我们已经准备了一两吨的货源。”胡泽万对柬埔寨市场充满信心。
除了万凤粮油,与德阳美忆洽谈的四川农副产品生产企业还有五六家,已经基本敲定了合作。不过,对《吴哥王朝》项目来说,带川货走出去,并不仅仅是产品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带四川品牌走出去。
未来,德阳美忆将复制《吴哥王朝》项目模式,在柬埔寨周边国家进行文化产业布局,通过整合文化旅游、演艺产业资源,并建立境外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销网点,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推广和创设具有中国元素和四川风格的自主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