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甘肃 » 正文

全球报道:创意“+” 传统文化活力加(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创意“+” 传统文化活力加(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图腾纹样与接地气的美甲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原标题:创意“+” 传统文化活力加(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图腾纹样与接地气的美甲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刺绣如何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小小的火绘葫芦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这些看上去颇有些奇思妙想的项目是2018北京文化创意大赛上的优秀文创项目。8月21日,经过3个月共52场比赛的比拼,创意大赛从数百个项目中决出了北京赛区一、二、三等奖,这16个项目将参加9月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崭露头角的优秀项目还将在北京电视台《创意中国》节目中进行传播和推广。

创业者应当如何借力,社会如何聚力,政府和服务机构又该如何给力?在本次大赛上,各方均做出了探索。

跨界设计,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相结合

“总有人问我,你一个大老爷们儿搞美甲能搞出什么名堂?”“指尖上的中国”项目创始人、90后小伙子王鹏笑着说。王鹏曾获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奖,对跨界设计充满热情,非常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指尖上的中国”项目如同字面意思,就是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图腾纹样与流行美甲有机结合,以绘画形式进行表现,让中国文化活跃在人们的指尖上。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王鹏发现,众多女孩美甲时总要求画日式、韩式的,却没有人说,“给我画一个传统中式的”。

王鹏和团队曾经用白鹭、宝瓶等图案做出一款“一路平安”的美甲图案,也曾用百合、柿子、大橘子做出过“百事大吉”的图案,不但有传统的吉祥寓意,也有时尚的拼接设计,颇受好评,他想做一次文化的跨界尝试,“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

尽管入围了30强,但王鹏坦言,自己的项目还是一个“婴儿”,期待通过大赛带来的视野、锻炼和资源,继续摸索商业模式,让其真正成为市场爆款,而不止步于情怀。他说,自己的目标不局限于国内,希望未来能对接国际市场,把中国传统文化以时尚潮流的方式推广到国际市场。

有这个志向的不仅仅是王鹏,还有大三学生、“云中绣吧”项目创始人卢钇宏。

因为母亲是刺绣名家,耳濡目染之下,卢钇宏也深深热爱着针线世界,并立志于传承和弘扬刺绣文化。她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互联网上建造了一座刺绣博物馆,让年轻人用最熟悉的方式接触并了解刺绣文化。卢钇宏发现,传统刺绣行业存在着爱好者交流难、刺绣资料检索收集难、文创产品推广难等问题。她将科技元素引入传统博物馆,打造出“云中绣吧刺绣数字博物馆”,就这样,父母打理着实体博物馆,卢钇宏运营着数字博物馆。她的网站因为有了实体的依托而显得更有底蕴,线下的博物馆也因为有了线上的宣传而吸引了更多刺绣爱好者。

卢钇宏希望通过努力,“让‘云中绣吧’成为打通年轻人接触刺绣的通道,创造让年轻人交流刺绣的平台。”

转变思维,用产业化方式推动非遗的传承发展

“当村官的那3年我碰过很多次壁。”“葫芦人‘文’”项目创始人廉毅翔坦率地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廉毅翔于2011年来到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当村官,也因此与葫芦结下了缘。

在龙湾屯镇丁甲庄村里有一位民间艺人牛成果,靠着祖传手艺做火绘葫芦工艺品,自产自销。当地政府了解到廉毅翔的美术功底后,决定让他负责火绘葫芦项目,帮助牛成果在艺术设计方面进行培训和提升,同时对外推广火绘葫芦。

“刚开始时极其困难,我花了半年时间持续和他们沟通,直到有那么一两次建议起了效果、又给大家带来了收入之后,信任才建立起来。”廉毅翔说。在他看来,不少工艺大师在技艺上可以做到绝对精湛,但完全将精力放在业务上会导致他们“走入窄胡同”,产量上不去会导致产品越来越小众,也很难招收徒弟,难以将技艺发扬光大。

“我们想打造一个立体的葫芦产业。” 几年来,廉毅翔带领几名青年美术人才,累计开发卡通、勒扎、葫芦花灯及其他功能器具40余种。在本次大赛上,廉毅翔还结识了一百强选手“结绳记”项目创始人陈信,并创造性地将编绳和葫芦结合在一起,做出了更多新颖的产品。

“各种非遗教育培训和体验活动,是形成客户黏性、构建粉丝社群的方式”,在廉毅翔看来,让学员动手制作一件葫芦工艺品,送给亲朋好友,能实现葫芦价值的高效传播、形成学员之间的纽带联系,同时也带动潜在客户转化。据廉毅翔介绍,团队中现有“老北京火绘葫芦”技艺讲师12名,已经走进了北京多个区县街道社区、退休老干部局、中小学校等,开展系统培训课程,帮助传统技艺在当今社会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目前,廉毅翔团队还打造了“北京葫芦艺术庄园”,内设葫芦文化博物馆、非遗技艺体验馆、葫芦手工制作馆、葫芦景观长廊等。

明确需求,提供给力的政策资源吸引优质项目

给力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始终是文创项目的核心需求。同样,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表示:“文创大赛就是要发现更多优秀人才、优质项目,扶上马再送一程,将入围项目打造成为具有投资价值、市场空间和产业能力的优质IP。”

就在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创政策面对面座谈会举行,大赛组委会以政策答疑为切入点,邀请文化创意领域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领导与大赛30强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座谈会上,选手们畅所欲言,把自己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一道来。参会的各部门领导们也认真倾听,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带回去,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后续沟通。

为了充分发挥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推动创意、聚合资源、发现项目、留住人才的作用,开展好大赛投融资服务,为参赛的优秀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从政策咨询、融资担保到园区落地等一系列支撑,本届大赛还为参赛项目提供了完善的系列赛后服务,设置了相较往届更加丰厚的奖励机制。截至目前,前两届百强企业在大赛搭建的投融资对接平台帮助下共完成近20亿元融资。

在4月11日发布的《北京市积分落户操作管理细则(试行)》中,文化创新创业成为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少文创企业家很关心北京对于文创人才的引进、落户有什么优惠政策。对此,梅松表示:“北京市限制人口但不限制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也是高精尖人才,因此最近两年相继出台的针对高精尖行业等一系列政策同样适用于文创人才。就此次大赛而言,获得一等奖的企业将获得落户积分奖励6分,这已经达到了市级最高的奖励水平。北京正在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吸引并孵化着文创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

(责编:周婉婷、焦隆)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