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海南 » 正文

全球报道:青春坚守,换来万家灯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青春坚守,换来万家灯火(青春派)《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28日 19 版)傍晚,漫步在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的小路上,

原标题:青春坚守,换来万家灯火(青春派)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28日 19 版)

傍晚,漫步在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的小路上,海风阵阵,椰影婆娑,落日的余晖中,街边的小店渐次亮起灯火,浓浓的南国小镇气息让人沉醉。

站在灯光点点的北京路,冯乃华不禁想起5年前的那个夏日,那是他第一次登上永兴岛。热,晒,荒凉,动不动就停电——这是永兴岛留给他的第一印象,那时的永兴岛全然不是如今这般景象。

永兴岛的变化,离不开冯乃华和小伙伴们的奋斗。2012年8月,一群年轻人意气风发,背着大包小包漂洋过海来到永兴岛,挂牌成立了承担着“发输配用”整套电力流程重任的南方电网海南三沙供电局,6年来,这支主要由80后、90后组成的供电团队,用青春和汗水换来这片土地灯火不熄。

没有电,一切生产生活都回归“原始”

三沙,一个中国最南端的市,一个让人听了就很神往且又神秘的地方,一度也曾经是生活极度艰难的地方。为啥艰难?缺水、缺电、生活环境恶劣。对此,冯乃华深有体会。

被大家戏称为“岛民”的冯乃华,如今已是三沙供电局西沙群岛供电所副所长,他是早期上岛建电网的人之一,驻岛时间也最长,从2013年8月第一次登上永兴岛至今,他已经累计在岛上值守超过1000天,其中有一年曾驻岛258天,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有几个春节,他都是留岛值守,和岛民一起过年。

“刚上岛时,住简易工棚,没有海水淡化厂,只能抽地下水洗澡。”冯乃华说,原来岛上用的水是很咸的岛水,当地渔民叫“苦水”,白衬衣洗了就变成黄色,用这种水洗了澡身上也黏糊糊的,“头发硬得像钢丝”。

更重要的是,那时岛上极度缺电,每天停三四次电,别说生产建设,连当地渔民的生活用电都得不到保障,“鱼虾螺都不太敢放在冰箱里,怕一停电都臭了。”岛上的渔民老韦说,由于电压不稳定,电饭煲煮不熟饭,天热的时候,空调、电扇都不太敢开。

没有电这个基础能源,一切生产、生活都只能回归“原始”。城市里司空见惯的服务在这里都显得奢侈,一切全靠自己动手。第一批上岛的叶世锋对“吃”的记忆最深刻。如今,随着供电服务提档升级,永兴岛上开起了越来越多的咖啡店、冷饮店、超市、饭馆等各式店铺,生活已经相对很方便了。但在当时缺电、大型冻库没有建起来的时候,吃饭可是大问题,尤其是在台风季节。

那时,永兴岛的全部物资都靠往返船只运送,船期受到台风、洋流、潮汐等影响,很不固定。“最惨就是‘打台风’。”叶世锋说,永兴岛位于“台风走廊”,最多时连着4个台风,将近2个月没有补给船来岛上,储备粮一天天见底,连圈养在栅栏里的鸡鸭都吃光了,到最后,食堂员工只好在岛上摘木瓜,煮熟了给大家充饥……

台风过境时,最强风力达14—15级,浪高达5—6米,岛上的椰子树有时都全部被“剃了头”。然而第二天凌晨,当太阳喷薄而出,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这群年轻人又拿起手中的工具,斗志昂扬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只要有我们在,灯就会亮!”

从电饭煲都无法用到建成大型冷库,从抽又黄又涩的地下水洗澡到拥有海水淡化厂,从停电频繁看不完一场完整的春节联欢晚会到拥有岛上的电影院,三沙人的生活变化,见证着过去的艰辛和如今的巨变。而电作为基础能源,负荷变化更直接反映着三沙城市发展的速度。据统计,截至2018年8月,永兴岛电网统调最高负荷已达到2012年最高负荷的10倍。

6年10倍的负荷变化,背后是这群年轻的供电团队成员的兢兢业业。三沙供电局新成立时,许多业务流程制度都是空白,需要一切从零开始构建与三沙实际相适应的一系列工作制度;同时,三沙供电局还需要承担起发电—输电—配电—用电一条龙的任务,以及相关的基建、设备维护修理等等,远远超出了供电的工作范围,而这都需要当时只有12人的供电团队完成,每个人都得一专多能,随时补位。

“永兴岛上发电机组每天需要轮换运行,最初一天换六七次,现在视负荷情况一天一两次,这样才能保证机组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确保岛上用电。”供电团队成员陈运钦说,给发电机注油,切换发电机以及抄表巡视,是他们每天都要做的工作。永兴岛上有“三高”“三强”:高温、高湿、高盐;日照强、台风强、降雨强,设备常年遭到海盐腐蚀,上岛物资锈得很快,设备坏得也快,用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比其他地方都要细致周全。

巡视维护设备的同时,居民的用电服务也要兼顾,常常是刚搞完基建,马上就转行做“客服”。不过,永兴岛是个“熟人社会”,大家见面时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可以点点头,打声招呼,由于经常需要上门服务,大家和渔民们打得火热。“多亏了这些小娃娃们,我们现在再也不停电了。”渔民老韦说。

6年间,三沙供电局实施了永兴岛电网升压改造工程,对永兴岛配电网进行扩建,缓解了岛上用电紧张的压力,承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任务“含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控制与优化技术”集成示范工程的建设,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光伏等新能源消纳能力,建成永兴岛新电厂,增加机组容量,满足更大用电需求……6年来,他们埋下一根根电缆,结束了岛上每天定时停电的历史,接通海水淡化厂、大型冷库、灯光球场,商业街的霓虹灯一盏盏亮起来,供电量翻了10倍,供电区域不断延伸,让有渔民的地方就有电力服务。

如今,电稳定了,一系列生产生活的配套设施都日益完善起来,岛上已经有几十户人家落户,渔民们办起了小饭馆、海产品零售,渔民店铺里都支持电子设备付款,还能叫外卖。“只要有我们在,灯就会亮!”冯乃华指着街边的小店兴奋地说。

“以后,我们要点亮三沙更多的地方”

在永兴岛待过的人,都知道这么一个说法:“头一个星期像天堂,第二个星期想撞墙。”驻岛的人最喜欢船,每次看到有船过来都很兴奋,因为又可以看到更多人了。

在三沙驻守的这几年,驻岛员工们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地方可以去消遣,每个人都要面对两件事:如何与岛上的人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而对于驻岛人员来说,后一件事尤显重要。

三沙供电局成立初期,前往三沙永兴岛的交通工具很有限,只有摇摇晃晃的琼沙3号,要坐18个小时的船才能到达永兴岛。为了照顾大家的生活,按计划每个员工驻岛1个月就会轮换一次,但实际上因为人手紧张,很多人都需要连续待满两个月才能回家。驻岛最难熬的就是想家,家里一旦有事,每一分钟都是煎熬。

2016年6月,曾发生过一次长达20多天的通信中断,网络不通,电话不通,对于习惯了通信发达的现代人来说,这简直难以想象,但大家硬是挺了过来。长时间的驻岛,日夜厮守,让岛上的这些年轻人更像一个大家庭。

“我们驻岛的人,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还长,彼此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对这句话,刘获感受最深。2016年的一天,他突然感到腹部剧痛,经岛上医生诊断,是急性阑尾炎发作,要马上手术。但岛上不具备手术条件,必须回三亚才能做。阑尾炎是急症,如果等几天后才能到的船,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那天晚上,大家谁也没睡着,都陪着给他打气……幸好,第二天有军用直升机到三亚,大家尽一切努力联系上直升机,把刘获送往医院做手术,才让他脱离危险。

远离城市、远离家人、远离繁华,生活的艰苦与寂寞考验着驻岛团队,也锻炼了团队的每一个人。“在这里,必须要有奉献精神,才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艰苦。”三沙供电局综合部副主任靳珊说,供电局员工都穿着专门设计制作的工作服,衣服上有国旗的标志,让他们心生自豪,也给了大家无限的动力。“国旗绣在衣服上,就像绣在心里。”靳珊说,即便回到海口,大家也都愿意把这件衣服穿着,走到哪里都感到自豪。

6年青春坚守,换来三沙万家灯火。如今,永兴岛上渔民家中的冰箱越买越多、功率也越来越大,再也不担心因为停电而导致海鲜变坏;岛上路灯亮了,咖啡店、理发店、烧烤园等店铺招牌也亮了起来;羽毛球场、篮球场晚上也可以开灯打球了……“以后,我们要点亮三沙更多的地方!”指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冯乃华兴奋地说。

(责编:卢少雄、席秀琴)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