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广东 » 正文

全球报道:理念很贴心 效果不如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衔接完整,风雨连廊才实用部分市民呼吁龙悦居的风雨连廊延伸到深圳北站。家住深圳景田的肖阿姨经常送孩子去荔园外国语小
原标题:衔接完整,风雨连廊才实用

部分市民呼吁龙悦居的风雨连廊延伸到深圳北站。

家住深圳景田的肖阿姨经常送孩子去荔园外国语小学上学。去年她发现在香梅路转红荔路的人行道上,多了一段带着玻璃顶的走廊。“我一开始以为是方便孩子们上学用的,但走了一下发现也通不到学校,就那么一小截,也不知道是干啥用的。”

这段“玻璃顶走廊”,其实就是深圳正在准备铺开建设的风雨连廊。

风雨连廊的概念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是在去年10月。当时深圳市交委在媒体发布公告,提出将在大型公共建筑、公共交通站点等人流集中区域建设步行联系通道即风雨连廊,并面向全球征集风雨连廊概念设计作品。而在此前后,一些风雨连廊试点也在部分区域陆续出现。

那么,深圳的风雨连廊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效果如何?市民心目中真正能遮风挡雨的步行连廊应该是什么样?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实地体验:理念很贴心 效果不如意

深圳市交委去年的风雨连廊概念设计作品征集公告指出,风雨连廊是设置于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地面衔接式风雨连廊,是大型公共建筑(如医院、机场、火车站、口岸)、公共交通站点(地铁站、公交站、客运码头)等人流集中区域的步行联系通道。也就是说,风雨连廊的意义在于,将建筑物与公交站点(包括地铁站)无缝衔接起来,让市民无论天晴下雨都能步行出街,靠慢行与公交解决交通出行。

那么目前所建的风雨连廊实现这个目标了吗?记者近日来到肖阿姨提到的那段风雨连廊,这段不足100米的风雨连廊其实是把香梅地铁站与红荔路上的公交站联系起来,但由于这里除了高档小区水榭花都,并没有其他住宅区或商业区,乘客与行人都很稀少,连廊基本没有人走。记者注意到,水榭花都门口有幼儿园和小学,上学放学的时候这个地段行人应该比较多,但这条连廊却离幼儿园和学校都很远,学生和家长应该也用不上。

深圳大型公租房小区龙悦居周边近年也建设了风雨连廊。记者现场看到,小区四个大门口外的风雨连廊都通到旁边的公交车站和学校门口。连廊的顶棚是半透明的蓝色玻璃,给酷暑里的行人送去了一丝清凉。然而,这一片让居民倍感便利的风雨连廊,却断在了致远南路与玉龙路的十字路口,无法通到不远处的深圳北站。龙悦居住户葛女士因为上晚班,每天都是中午出门去深圳北站坐地铁。她告诉记者:“风雨连廊确实很方便,但为什么不能修完整一点和深圳北站衔接上呢?深圳夏天长气温很高,我每次走到地铁站都是满头大汗了。”记者看到,在前往北站的路上,有一段是在高架桥上,这里完全没有任何遮挡,中午的阳光直射下来,对行人的确是个极大的考验。

在地铁4号线龙胜站出口,同样存在这种有连廊却没有完整衔接的情况。其A、D出口与旁边商城有人行天桥连接,天桥上修建了雨棚,但在D出口的一楼与商城之间,却有十多米的空地没有雨棚连接。刚从地铁站出来的文先生告诉记者,这一点距离平时感觉不到有什么问题,但下雨时就麻烦了。前几天下班的时候刚好下暴雨,很多乘客们就堵在出口等雨停,确实不方便。

还有的连廊联系性较好,但却因为设计问题不实用。在地铁11号线后海站H出口外有一段风雨连廊,与附近的公交站连接起来。但出站乘客中,并没有人走到这个连廊下面去,部分连廊还成了共享单车的停车点。当记者向一位乘客问起她为何不走连廊时,这位女士一边撑开太阳伞一边反问记者:“天气这么热,太阳这么厉害,这个连廊的顶却是透明玻璃的,有谁会去下面走呢?”

各方建议:公共设施应系统规划实用第一

那么,大家心目中理想的风雨连廊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们希望连廊首先能系统规划,真正连起来,而不是只建一截在最需要的地方就断了。”在记者实地采访的几个地段,多位市民都表达了这个观点。一位市民还提到,特别是很多学校、医院附近都有地铁口了,但出了地铁就没遮没拦了,如果把风雨连廊建在这些地方,让学生、患者不管刮风下雨都能放心走路,这才是最好地发挥了连廊的作用。

其次,在连廊的建设标准方面,不少市民也提出应实用第一。深圳市交委发布风雨连廊概念设计作品征集公告时提出,征集作品目的是为了“深入推进交通工程艺术化建设,打造与深圳气质相符的交通设施形象,提升交通环境品质”,几个评选标准是:“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具有原创性及艺术性;体现深圳的城市特色,符合深圳的气候条件和区域文化;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具有敏锐的市场观察及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这个招标公告出来后,有市民就在网上发表意见:“期望少做些花哨的东西,风雨连廊只要实用耐用就行!”他举例说,现有的连廊有的也是竞标而来,但很不实用,像华强职校前面的天桥连廊,原本挺实用,但为了迎接大运会,竞标改造成现在的样子,既不遮阳也不挡雨。还有地铁三期开通时配建的一些连廊,很多都是玻璃做顶,夏天太阳烘烤,连廊形同虚设,没人感觉到便利。

还有市民提到,现在很多人流密集的地方也急需尽快规划风雨连廊。比如华强北,这里一年四季都人流很旺,但华强北地铁站并没有与华强北多个商业设施连通,乘客在这里下地铁后,都要走出地面再进街面大楼。一到刮风下雨天气,地铁口往往聚集着很多等雨停的人群,场面拥挤狼狈不堪。科技园片区也同样如此,这里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流从地铁口出来,走进周边园区各栋大楼上班。但从高新园地铁站出来向园区里行走,人行道狭窄,很多地方行道树也不够,不少上班族走到办公室都是一身汗或一身水。

深圳的资深城市规划设计师、市政协委员黄伟文也一直关注深圳的慢行系统建设,他提出,风雨连廊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因地制宜的、标准化的设施,首先要考虑其衔接性与避免日晒雨淋的功能,考虑其怎样才能最坚固耐用、便于维护更换。至于设计与款式反而是其次的,因为这些属于城市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永远是基础,不能太特别,也不能太强调美观,让人眼花缭乱,反而破坏了城市的整体美。他还建议风雨连廊建设可以多因地制宜,像岭南地区过去的骑楼就很好用,现在香港很多街道也一直在沿用。很多地方不必占用人行道专门兴建风雨连廊,由相关部门统一规划,与业主协商,从街边建筑搭建类似以前骑楼风格的飘板,既能为行人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也能吸引客人走进商业门面,还能有效防止高空坠物等意外伤害。

部门回应:连廊建设将统一协调分步实施

对于风雨连廊的规划问题,市交委综治处负责人表示,目前交通部门正在结合片区整治、轨道交通接驳、慢行系统改善等规划研究,根据需求进行风雨连廊的规划,重点保障公共需求较大的区域,如轨道、公交站点周边,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区域周边,以及衔接大型社区市政道路等进行一体化的规划,并按照上述排序,结合相应计划分步实施。市交委最近先后公布了白沙岭片区、石厦片区的交通整治方案,其中就有慢行系统的具体任务。

据介绍,虽然市交委在进行风雨连廊的概念设计与统筹规划,但实际建设大多是辖区与各相关单位。针对部分连廊不连贯的情况,市交委建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主要是由于风雨连廊的实施主体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连廊,也涉及到道路产权、各部门间相互制约等问题,导致难以完整实施。“比如在同一条路上建设一个连廊,可能要涉及到交通、绿化、开发商土地、商业设施、业主单位等各个层面。交通部门可以建好地铁口到公交站之间的连廊,但其他产权部分,又需要相应的管理部门与业主共同协调。因此,要真正建设好风雨连廊,首先必须各辖区建立起一个统筹、协调的机制。”据了解,目前福田区政府有一个慢行办,可以统一协调相关建设。但其他辖区,似乎还没有相应机制。(记者 潘未末 实习生 何思雨/文 记者 李伟文/图)


(责编:夏凡、王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