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租赁交付东疆第1000架飞机 记者 何沛霖 摄
短评
金融租赁是改革开放释放红利的体现。这些年,东疆依托国家赋予的政策优势先行先试,推进租赁业政策创新,形成的“东疆模式”已成为租赁行业亮丽的名片。这是一个先行先试持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勇于突破条条框框的过程,是一个突破国外垄断的过程。
提起飞机租赁,人们不禁会立即想起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这里见证了我国飞机租赁业从无到有迅速崛起,打破国外垄断的全过程。这里先行先试、持续创新,在开发开放的政策推动下,目前已成为全球继爱尔兰之后拥有飞机资产最多、世界第二大的飞机租赁聚集地。
从填补航空租赁空白 到全球第六
2009年12月3日,是工银租赁航空金融董事总经理林锋永远铭记的一天。当日下午2点,两架波音777飞机从西雅图同步抵达天津,成功交付南航,标志着首笔保税租赁业务正式落地,填补了中国航空租赁产业的空白。
“飞机保税租赁,在当时是一种全新、大胆的尝试。 在我们航空业务发展的初期,曾经历了极为严峻的市场环境。当时整个航空租赁市场被外资租赁公司所垄断,国内租赁公司购置新飞机开展租赁业务时,会被征收高达飞机价格23%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相反,境内航空公司向国外出租人租赁飞机,仅征收5%的优惠税率。这18%的税率差异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差异,对于国内刚刚启动的航空租赁业务打击很大。保税租赁的创新设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林锋向记者回忆道,当时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母行的支持下,经过复杂的方案论证和专项调研,2009年3月,南航飞机保税租赁项目正式启动。
“我们会同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天津海关和外管局,组成了试点工作组。由于这在我国当时是一项全新的尝试,无先例可循,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道道难题。但是,工银租赁人直面挑战,”他对记者说,“大家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在东疆试水保税租赁,逐步解决了飞机从美国交付、到进出保税区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和操作问题。”
可以说保税租赁的成功,不但解决了我国租赁公司在飞机进出口租赁中存在的关税、增值税问题,而且为国内航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税务成本,是金融租赁领域的重要创新。
在林锋眼中,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是一个敢于突破创新、开放度非常高的区域,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实现租赁业务模式的创新突破。近些年来,工银租赁与东疆密切合作,为推动全球飞机租赁中心向中国转移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业务。
2013年的出口租赁将商用大飞机从境内租到境外、2015年的离岸租赁将境外制造的飞机出租给境外航空公司、2017年的转租项目实现了境内资产向境外的转移、2017年香港新税制下的首笔跨境飞机租赁项目……盘点起这些年的创新突破,林锋如数家珍。
正是看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从2007年成立至今,注册在新区的工银租赁也完成了4次增资,注册资本从最初的20亿元到现今的180亿元,也成为了国内资产规模最大,最具创新能力和市场领导力的租赁企业。目前工银租赁拥有及管理各类飞机637架,其中已交付飞机341架,工银租赁航空客户遍及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其机队价值已位列全球第六。
“东疆模式”叫响全球航空租赁市场
在每年“中国航空金融颁奖盛典”中,东疆飞机租赁创新交易颇多,国内与航空租赁相关的100%创新结构均源于东疆。一次次飞机租赁的创新实践,一个个先行先试的政策落地,对于飞机租赁业来说,从顶层设计和操作层面创造了一个更加完备的金融环境,为企业提高融资能力、创新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据了解,这些年来,东疆依托国家赋予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功能优势,先行先试,推进租赁业政策创新,打造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如率先开展保税租赁、出口租赁、联合租赁以及离岸租赁等30余种租赁业务模式,推动监管方式和交易结构创新,形成了国内外公认的飞机租赁“东疆模式”,在国际航空和租赁市场的影响力迅速上升,成为国际公认的租赁市场新兴力量。
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底,租赁企业通过东疆的平台已完成1207架飞机租赁业务,占全国租赁引进大飞机的90%以上。这意味着全国民航机队中每4架大飞机就有一架来自东疆。从全球上看,目前东疆保税港区也成为继爱尔兰之后拥有飞机资产最多、世界第二大的飞机租赁聚集地。
“未来东疆将进一步推进租赁政策制度创新,加快推动天津自贸区深改方案中有关租赁业的创新政策落地,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租赁业发展环境,打造更加亮丽的‘东疆名片’。”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赵贤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