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佩璇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未來10年土地及房屋短缺情況明顯,嚴重影響經濟及民生,是目前政府施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迫切要解決。房屋事關民生大事,市民生活可以節衣縮食,但不能無瓦遮頭或挨貴租,影響生活質素。
特首林鄭月娥委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就土地供應的問題展開諮詢公眾,多聽不同意見,爭取社會共識,是一件好事。故此,希望政府在總結民意之後,有序推進方案,確保房屋問題逐步得以解決。
解決土地短缺方法沒有獨步單方,必須多管齊下、多元考慮。我認為,在適當地方填海是早晚要做的事。 但是,填海只可以應付10年後的需求。因此,應該考慮開發貼近市區的綠化休憩土地,或者現有郊區棄置的農地和棕地。我相信,這些土地可在短時間內供建屋之用。香港有75%土地尚未使用或空置,只用了不足7%作為居住用途。 因此,從綠化土地拿出5%建屋,已經足夠應付未來數十年的需要。
現時有大量土地在私人發展商手上,政府在研究開發這些土地的時候,總是害怕被說是「官商勾結」。這種恐懼我覺得是不必要的。因為發展計劃必須符合城規會的要求,況且發展商在改變土地用途的時候,需要補地價,完全不存在勾結。反而可充分利用閒置土地,解決供應短缺問題,有何不可?應該做的事,就不必害怕無理攻擊。否則,就在無中生有的言論壓力下變成一事無成,影響了改善民生的工作。
我覺得當今房屋供應緊張,一般階層要置業是不可能的。未來十年公屋建屋量只有23萬7千個單位,遠低於預算的28萬個;中產階層現時也難以負擔昂貴樓價,工資上調遠遠追不上樓價升幅。政府要設法協助他們上樓安居。
我建議,香港房屋委員會應集中做出租公營房屋;另一方面,調撥土地及資源給香港房屋協會主力做資助房屋及居者有其屋,各有分工,改變功能重疊的現象。
目前樓價飆升已經到了一個歷史高峰,可謂「高處不勝寒」。儘管政府推出多項遏抑樓市措施,樓價依然升個不停。小市民即使覺得樓價「高不可攀」,但為了居住的需要,仍然冒險入市,情況極不理想。萬一經濟周期出現變動,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資產市場。
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力度防範樓市繼續上升,另一方面亦要注意樓市健康穩步調整,不要出現急升急瀉現象。政府要提醒市民加強風險防範意識。
近期中美貿易戰對經濟的破壞力逐步影響到香港的某些行業,首先是物流和商貿,其次就是金融和旅遊業。政府必須做好應對措施,防範這些行業受到衝擊,出現職位減少、資產萎縮、金融不穩等現象。未來一段時間將進入加息期,面對經濟景氣轉變和加息的壓力,市民置業必須量力而為。
讀文匯報PDF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