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重庆 » 涪陵 » 正文

全球报道:巴南让木洞山歌、接龙吹打走向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0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巴南让木洞山歌 接龙吹打走向世界洋弟子学艺姜家舞龙 摄/何洲行近年来,巴南区坚定文化自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

原标题:巴南让木洞山歌 接龙吹打走向世界

洋弟子学艺姜家舞龙 摄/何洲行

近年来,巴南区坚定文化自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发展,形成了非遗普查“巴南范本”、非遗保护“巴南经验”等,使地域特色鲜明、传承有序的民族民间文化重新焕发了光彩。

目前,巴南全区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市级11项,区级56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81人,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传承教育基地6个。

全面开展非遗保护传承

“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真的超过了我的想象。每次表演现场都挤满观众,群众掌声经久不衰。”前不久,刚从美国归来的巴南区国家级非遗项目木洞山歌的传承人秦萩玥谈起美国之行仍旧一脸兴奋。

日前,2018“感知重庆·美国日本友城行”活动举行。在这次活动中,巴南区《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再次成为文化交流项目亮相美国西雅图、明尼阿波利斯、纽约3座城市。

巴南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美国之旅,让中外友人都看到了巴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到了巴南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提高了巴南的知名度。

事实上,巴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在美国的精彩亮相,只是该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生动折射。

2006年,巴南区的木洞山歌、接龙吹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该区已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非遗项目11个,区级非遗项目56个。

巴南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该区建立健全了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列出147项名单,全面开展4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3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命名工作,构建起完善的三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体系。

巴南区还建立了木洞山歌艺术团、木洞山歌少儿艺术团、接龙镇机关女子吹打乐队等传承队伍数百支、近万余人,创建的全国第一个非遗保护传承人培养中职教学班——“接龙民间艺术专业班”,制发《关于加强非遗传承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编印《接龙吹打》《木洞山歌》等3套特色文化教材1.2万册,在全区93所中小学校进行全面教育传承,强化队伍传承链,为全区非遗保护提供人力保障。

通过开展“一镇街一品牌”特色文化打造,巴南区树立并深化特色文化品牌11个,传统文化保护呈现出传承后继有人、焕发蓬勃生机的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巴南区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理论研究,组织开展专家理论研讨会达百余次,编印出版了《巴文化研究—巴南非遗集成》《木洞山歌集》《接龙吹打乐》《姜家舞龙》《接龙民间文化论文选》等理论专著。其中《接龙吹打乐》一书获重庆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全市乃至全国打造了民间特色文化理论研究新亮点。

引导非遗项目创新发展

“太阳落山噻,照山岩啰,背起背篓啰儿啰,唱山歌啰喂……”6月9日,来自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8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和重庆巴南的非遗传承人,在巴南区人民广场唱响极具巴南民俗特色的木洞山歌,巴南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我在重庆学非遗”成果展示活动在这里举行。活动当天,巴南区还为来自8个国家的13位青年代表颁发“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大使”荣誉证书。

据统计,自该活动开展以来,巴南区共吸引了来自12国家的218名国际友人参与“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

其实,举办“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只是巴南区引导非遗项目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南区深度整合非遗资源,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如先后组织区内优秀非遗项目赴京参加央视《星光大道》栏目演出,《民歌·中国<魅力重庆>》录播工作;与台湾南投歌仔戏共同走进央视《城市1对1》栏目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木洞山歌、接龙吹打代表巴南与台湾、日本、匈牙利、美国等国内外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广泛宣传了巴南非遗的深厚文化内涵,形成了多方参与、活态创生的非遗保护传承局面。

巴南区还同时着力提炼打造非遗精品力作。如打造大型情景歌会《巴国霓歌》和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巴歌渝调》,并向社会公演,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围绕巴南非遗进行原创,将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姜家舞龙等表演类非遗项目资源与现代时尚元素有机融合,成功打造的全国首台非遗舞台艺术展演“巴歌渝调”,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巴南厚重的特色文化,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赞誉。

巴南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充分利用丰盛古镇、木洞河街、鱼洞老街、西流沱小镇等载体引导非遗资源转化,持续助推乡村振兴,广泛整合全区20余项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依托东温泉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二圣梨花节、天心寺中泰禅茶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旅游活动,开展文化展演展示活动,通过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将非遗融入风景风情旅游之中,提升各非遗项目的公众知晓度,不断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王彩艳 赵东旭

(责编:秦洁、张祎)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