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甘肃 » 正文

全球报道:助力好产业 攻克“贫中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0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助力好产业 攻克“贫中贫”刘明明 贺金涛《人民日报》( 2018年09月09日 09 版)“嗯,棚前沿防水做得不错,后墙体一定

原标题:助力好产业 攻克“贫中贫”

刘明明 贺金涛

《人民日报》( 2018年09月09日 09 版)

“嗯,棚前沿防水做得不错,后墙体一定要粘塑料布和毛毡,还有钢结构的拱度,拱度不够会影响采光……”立秋刚过,山东省茌平县耿店村“棚二代”商昌生,一早来到自己的承包棚“盯工”。这次能承包到配有自动放风设备、轨道车、电脑控制的卷帘机等先进设备的新棚,让他感觉“捡到了宝”。

商昌生承包的大棚,是县里集中扶贫资金规划的高标准大棚,建在村西、村南旧村拆迁腾置出来的60余亩空地上。“20个扶贫棚两天抢完,带着名字建棚,大家更上心了。”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说,这些大棚技术含量高,能比其他地方种棚的效益高出20%。

为何在此建棚效益高?耿遵珠介绍,经过20年的发展,大棚蔬菜已成为耿店村的支柱产业,村内有育苗场、销售市场,还有培训课堂,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供产销一条龙服务。更喜人的是,耿店棚菜产业吸引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种棚,“棚二代”占到七八成。“他们少的种五六个棚,最多的种了21个棚,大伙儿靠这个产业买了车,住上了楼。”

扶贫大棚落户耿店,让耿店找到了产业升级的契机,也为县里的脱贫攻坚打开了新局面。经过三年的脱贫攻坚,全县3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剩余的脱贫重点在于无致富能力的“贫中贫”,如何用好扶贫钱,啃下硬骨头,是扶贫面临的新课题。

“以往扶贫专项资金下拨到贫困村,各自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整体带动了全县3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但也暴露出项目零星分散、面广量多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等缺点。”茌平县副县长、县扶贫办主任张春兰说,过去扶贫资金无偿投放给贫困乡镇,出现过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只管投不管收的情况。比如,建起大棚没人承包,代养羊收不回等。

去年,县里探索以耿店村为试点,借力成熟的“耿店产业模式”,集合周边6个贫困村150万元各级专项资金,建设了15个高标准扶贫棚,15万元的扶贫收益及时准确地惠及74户贫困户198人。“让会种棚的有钱赚,同时保障贫困户的收益,这才是双赢共惠。”张春兰说。

耿店试点成功,县里找到了“借力优势产业,划重点集中投放”的产业扶贫路。今年,县里划出投放重点,借力耿店村、堤头袁村的大棚种植产业优势,整合了565万元,统一规划建设50个高标准生态种植棚;借力博平镇张岳村初具规模的农业观光产业优势,投资300万元,入股“百果园”农业采摘项目;围绕肖庄镇的朱楼村、落角园特色村优势资源,与村共同组建乡村旅游公司,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

“集中将扶贫资金投入优势产业,有助于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张春兰表示,划重点投放就是要“让会种棚的种棚”,将所得收益按比例进行分红,避免扶贫资金项目经营不善或承包率低而造成收益率低的情况。同时,将原先分散的资金实行统一管理运营,能更好发挥资金的扶贫作用。确保稳定帮扶,保障贫困户长久受益。

茌平县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扶贫项目运营领导小组,负责专项扶贫资金管理、运作。通过统一设计、经营、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投向准确,更好地发挥扶贫效益。

(责编:周婉婷、焦隆)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