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别的爱 给特别的你
编者按
近日,记者来到南宁市明天学校、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培智学校、方舟至爱自闭症(孤独症)训练学校,聚焦4位特殊教育行业的优秀老师。相对于普教学校的老师,特殊教育行业老师的付出是他们的双倍甚至多倍,他们用心用爱补偿孩子们的缺陷,呵护他们的成长,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些孩子回归正常生活,自强自立。今天,是第三十四个教师节,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吧。
一群肩负特殊使命的人
对弱者的态度,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对弱者的关爱,透出的是一个人心底的善良。
肩负国家的重托,承载家庭的希望。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是一群了不起的人。
身体有缺陷的孩子特殊,难带难教,这就注定从事特教的老师要比一般老师付出更多的辛苦,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繁杂的操劳,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和修行,最能折射人性的光辉。这群特殊的老师,用他们的师德和厚学,默默地为那些特殊的孩子织就了一个温暖的港湾,扒开了一片生命的天空,也为一个个痛苦的家庭带来希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特殊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必定要注入更多的内涵,要肩负起更多的使命。沐浴“教育公平”的阳光,这些特殊的孩子享受的不再只是单纯的看管照顾,还有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培养一定的生活能力和生存技能,发现和挖掘他们独一无二的“小宇宙”,以此来弥补自身的缺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因为身体缺陷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努力使他们摆脱心里的阴影,完善健全的人格,将来能以健康、阳光的心态走向社会。这些,都对特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也将担子更重,责任更大。
因此,对于搞特殊教育的老师,我们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社会也要助他们一臂之力,让特殊的孩子健康成长,让特教的老师快乐从教。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再次为特教老师送上掌声和祝福!(叶晓雯)
我爱你,你们不孤单
——记南宁市明天学校生活老师邓绍创
邓绍创老师在给孩子理发
“我们都叫他‘哥哥’,因为他对我们很好!”“他是我们的‘大神’,他什么都会,像神一样!”在南宁市明天学校,提及他的名字,孩子们总会争先恐后地给出“五花八门”的赞美。
孩子们口中的他,即是该校的生活老师——邓绍创。
2000年,广西第一所孤儿学校——南宁市明天学校正式开办,邓绍创以学生的身份入校就读,是学校的第一届孤儿孩子。
2013年,在粤务工的邓绍创辞去高薪工作,回到母校成为孤儿管理处一名生活老师,承担起照顾137名孤儿的责任。
“当时我接到了学校韦翠良副校长的电话,他说学校需要人手帮忙,问我能不能回来帮帮这些孩子们。”邓绍创说,自己是明天学校养育长大的,对这里有情,学校就是自己的家。
担任这些孩子们的生活老师,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衣食住行乐、吃喝拉撒睡,各个工作均琐碎繁杂,来不得丁点疏忽。
也正由于此,对于每天的生活琐事,邓绍创都会耐心对待:主动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时刻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仔细了解是否厌学、是否偏科等等;夜里值班巡查时,特别照顾低年级爱尿床的孩子,把他们叫起来上厕所;记得有哪些孩子感冒、发烧,会在半夜将他们叫起来吃药……
除了生活琐事,邓绍创也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这些孩子大多自卑、内向、身体素质差,为了让他们能够尽快融入到学校大集体当中,他也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引导。
现读五年级的孤儿学生小廖,入校之初,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加上生活自理能力稍差,干啥学啥都比别人慢一拍。邓绍创注意到小廖这种情况后,一方面对其进行生活自理的细致教导,另一方面也加强学习辅导和心思引导,此外还鼓励其他同学主动关心和帮助小廖。
渐渐地,小廖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变得更加自信、更加阳光,学习成绩也追上了班级平均水平,现在已是学校响当当的“小可爱”。
这两年,邓绍创还学会了一项新技能——理发。由于男孩子头发一个月就要修剪一次,考虑到日常监护人较少来接他们外出理发,邓绍创干脆自购一套完整的理发装备,自学技艺后为孩子们亲自理发,“不仅省事还省钱。”
“孩子们最喜欢去公园玩耍,但又不敢自己去公园;最喜欢过节,但又害怕自己一个人过节……”谈起这些孤儿孩子,邓绍创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邓绍创说,自己是个孤儿,很能理解这些孩子,他们除了需要关心,还需要和其他同龄人一样的童年。
邓绍创会做一手好菜,一到周末便喜欢和其他老师下厨,给孩子们换换口味;愿意花时间带孩子们去运动,还自掏腰包买零食,甚至轮流分批带孩子们出去玩……邓绍创说,希望用更多时间的关怀和陪伴,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记者罗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