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报道:变黑刺梨作警示 转变观念调结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1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变黑刺梨作警示 转变观念调结构9月14日,盘州市普田乡小毕舍村的很多农户又起了个大早,忙着给他们的“摇钱树”除草。“老

原标题:变黑刺梨作警示 转变观念调结构

9月14日,盘州市普田乡小毕舍村的很多农户又起了个大早,忙着给他们的“摇钱树”除草。

“老伍,今年你家刺梨好得很嘛!以后还敢不敢套种了?”

“赵支书,你就不要拿我开玩笑了。去年因为套种损失了8000块钱,今年咋可能还敢嘛!”

挑起话头的是村支书赵怀恒,一个让小毕舍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爱,是因为如果没有他,这枚小小的致富果无法在这里“安家”。

恨,也是因为这枚小小的果子,曾让一些乡亲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2017年,小毕舍村的刺梨迎来首次挂果,600余亩土地产出了50吨刺梨,卖了19.5万元。

然而,20余户原本也可以享受丰收喜悦的村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伍忠林就是其中之一。

老伍是村里最早、也是种植刺梨最多的农户。家里的6亩左右土地都种了刺梨,但他却“偷偷地”在其中的4亩地里套种了玉米。“原本担心刺梨没有效益,种下玉米有点保障。”

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双重保障”因为玉米的花粉沾染到刺梨上,导致果子变黑,一年的收成白白打了水漂。“这点玉米‘满打满算’管不了2000元,刺梨的损失却近万元。”谈起去年自以为是的“套种”,这个淳朴的庄稼汉眼圈都红了。

其实早在2014年,小毕舍村根据全市“3155”工程开始种植刺梨的时候,赵怀恒就已经跟第一批“试水”的村民打了招呼“千万不要套种玉米”,可还是有部分村民置若罔闻。

“不仅不听打招呼,甚至恶意破坏刺梨苗。所以最初的几年,大部分刺梨地的管护主要是依靠村里成立的‘小毕舍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负责。但是,还是有村民在自己管护的地里套种。”

套种让这部分村民损失惨重,更让他们抬不起头的是,赵怀恒竟然把他们变黑的刺梨全部拉到村委会附近的集市上,一连展示了5天,还和过往的群众宣传:“你们看,这就是套种的结果。那些没有套种而且管护得好的,每斤能卖两块钱;套种了的,一分钱都卖不到,还白费了劳力,大家自己想一想吧!”

这一年,小毕舍村有人欢喜有人愁,却全部都相信了这枚小小的果子能带着大家致富。村里也借势补种了150亩,目前全村刺梨产业达783亩,覆盖90%左右的农户,产量预计将达到120吨。

而原本最“不听打招呼”的伍忠林,在退掉了玉米之后,今年也迎来了大丰收,“差不多能收4吨,能挣1万多块钱呢!以后,我都不种玉米了,就按照党和政府说的干,肯定能早日过上小康日子。”

赵怀恒告诉记者:“今年发刺梨苗的时候,基本不用我们通知。村民们口口相传之后,都主动跑到村委会来领取,有的甚至在我们还没上班的时候就来了,生怕来晚了会领不到。”

眼下的小毕舍村,除了刺梨产业,还种植了6111亩软籽石榴,林下种植的生姜收入也达到400万元。去年底,686户股东拿到了232万元的分红。让他们致富的,不是那一粒粒金色的玉米,而是一颗颗刺梨、软籽石榴等“金果果”。(黄瑶)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