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甘肃 » 正文

全球报道:乡村夜话”听民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1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乡村夜话”听民声(民生一线)9月4日傍晚,山东省单县黄岗镇邓窑村文化广场灯火通明,百余名村民席地而坐,热烈讨论,

原标题:“乡村夜话”听民声(民生一线)

9月4日傍晚,山东省单县黄岗镇邓窑村文化广场灯火通明,百余名村民席地而坐,热烈讨论,直到深夜11点才散会。

村头树下,薄暮时分,干部群众团团坐,家长里短、发展建议、政策落实,大家摆、大家议。今年以来,单县“乡村夜话”在各村推广,成为了一种化解民生难点、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形式。

“自从开展‘乡村夜话’,原本老大难的问题一个个得到了解决,村两委再也不是‘光杆司令’了”。党支部书记杨依明感叹。

最近,让杨依明颇感为难的是垃圾分类处理问题。“村干部去跟大伙儿讲垃圾分类,尽得白眼!”他说,老百姓随手丢垃圾习惯了,谁也不愿意费劲分好类再丢进垃圾桶。

村委会一合计——召开“乡村夜话”来解决难题!

7月30日,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聚拢在村中心街一旁,一壶茶水一条凳,一起听来自小朱庄村的郑和强介绍垃圾分类的“小朱庄经验”,一同参与讨论的还有黄岗镇政府和县委宣传部的干部。

“我到小朱庄参观过,垃圾分类好是好,但要长期坚持下来可不简单啊。”村民王立伟的话引来一阵嘈杂声。小朱庄村是单县率先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的村庄,有不少创新经验。

“看着难,做起来容易得很!垃圾分类不能让干部唱‘独角戏’,咱老百姓必须当主角。按照我们的做法,每家每户费不了多少力,这件大事就能办好!”郑和强说得斩钉截铁。

“那你赶紧说说要咋做。”看郑和强卖起了关子,村民们纷纷“点题”。

郑和强给出答案:给每家每户发两只小塑料桶,撤掉原本当街放置的大垃圾桶,村民把剩饭、菜叶、瓜皮等按照可沤肥与不可沤肥分类倒进小桶,每天按时放在院门旁,等待保洁员上门收。

“这个法子管用!”村民们一听,纷纷点头称赞。都是常年伺候庄稼的“老把式”,对于哪些东西能沤肥,大伙儿都“门儿清”。

郑和强介绍,乡村的可沤肥垃圾占垃圾总量的一半以上,如果能把这部分垃圾分出来,就减少了一半的垃圾清运量和填埋量。

“十几年前,单县就有干部‘驻村家访’的制度,现在我们用‘乡村夜话’重拾传统,加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单县县委书记穆杰说,“乡村夜话”活动,是乡村民情笔记制度的延伸和延续,也是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手段。

借助“乡村夜话”,高老家乡尚楼村率先做出探索——成立孝善敬老理事会,按照“自愿缴纳、家庭为主、子女首孝、社会互助”的原则,设立孝善基金,组织评选、表彰孝善敬老模范个人和家庭,把“孝老敬亲”写进《村规民约》,凝聚乡村文明正能量。

“这些年村里外出务工的多,大伙儿交流少了,人心散了,看着都着急,好在‘乡村夜话’又把人心拢起来了!”邓窑村退休干部陶怀华感慨。

(责编:周婉婷、焦隆)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乡村夜话 听民声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