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7.5%、7%、6.1%、6%、5.5%、5.3%,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但增速逐月放缓,引发各方关注。究竟该如何看待投资增速放缓?目前,稳投资有哪些政策正在落地?国家发改委9月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
1—8月投资运行情况呈现五大特点
今年1—8月,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比1—7月下降0.2个百分点,降幅有所收窄。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巡视员刘世虎表示,今年1—8月的投资运行情况呈现五大特点:
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回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制造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9%,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2%。
投资先行指标低位运行。投资到位资金仅增长2.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18.3%,其中基础设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下降28.1%。
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7%,比整体投资高3.4个百分点,延续了今年以来增速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增速的势态。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5.6个百分点,这也是投资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1%,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增长14.1%,房屋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分别增长15.9%和15.6%。
“总的看,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表明投资结构在不断优化。同时也要看到,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大幅回落,反映出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需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刘世虎说。
既然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那么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稳投资?
稳投资,得做好项目储备。刘世虎透露,发改委正在会同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健全完善储备制度,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开工建设。目前,发改委和有关部门一道,进一步压减工程报建时间。
稳投资,还要保障在建项目的后续融资。针对实际情况,发改委正督促地方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支持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防止金融机构盲目抽贷、压贷和停贷。
稳投资,更要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深化投融资改革是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抓手。要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补短板等重点领域的附加条件,加快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刘世虎说。
稳投资,也不能“一哄而上”,防风险要做到三个“严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做好投资工作的重要前提。”刘世虎表示,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区分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推进。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资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严禁建设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切实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刘世虎指出,地方责任落实到位,才能确保投资发挥应有的效益。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造成大的损失浪费。
加快今年新开工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进度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是当前投资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作为基础设施传统投资重点的“铁公机”等交通基建,是不是会迎来一波“大干快上”?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马强表示,保持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后劲,拟推进的重大项目首先必须要在已批准的各类规划范围之内,并符合“三个突出”的要求:即突出骨干通道的建设、突出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突出打通“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我们将在确保已开工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力争年内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强化明后年项目储备,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平稳有序,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需要。”马强说。
据介绍,今年新开工项目的进度将加快。这其中包括,加快推进包头至银川、和田至若羌、湖州至苏州至上海等铁路项目建设;启动一批国家高速公路网待贯通路段,实施武汉至安庆6米水深航道等航道整治工程;力争实施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韶关机场军民合用工程以及新建菏泽、丽水机场等重大工程。
此外,发改委也正在梳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中长期交通网络规划中具备启动条件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铁路方面,将推进高速铁路“八纵八横”主通道项目建设,拓展区域铁路连接线,研究推动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城际铁路,在中心城市周边规划发展市域(郊)铁路。
公路水运方面,加快储备一批国家高速公路网待贯通路段,启动长江干线剩余航道整治工程,同步推动一批水运支线航道整治工程。
民用机场方面,加快推进深圳、西安等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支持地方加快推进安阳、昭苏等一批中西部支线机场前期工作。
做好总投资1亿元以上重大水利项目储备工作
做好稳投资工作,要聚焦稳定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精准发力,加大工作力度。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重要的发力点。
在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下,今年以来第一产业投资始终保持较快增长,1—8月份同比增长14.2%,增速比1—7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8.9个百分点。
“今年中央预算投资计划下达的进度明显加快,2018年农林水利等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在今年3月底以前就已经下达了96%以上。截至今年5月底,所有投资计划已全部下达,这也是我们历年投资计划下达最早、最快的。”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李明传表示,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有效投资,切实发挥了中央预算内投资效益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下一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实施,促进补齐农业农村生产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有哪些投资支持政策?又有哪些投资机会?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是重点支持方向。其中,水利是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李明传举例,下一步将科学有序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大灾后水利薄弱环节补短板工作力度,统筹推进中小型水源工程和抗旱应急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实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到2022年,推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4亿亩。
实际上,近年来,全国水利工程年均完成投资规模在6000亿元以上,各项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建设,目前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130项,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将继续重点支持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方向、正在实施的有关水利专项规划和方案。”李明传透露,发改委将推动加快建设引江济淮、滇中引水、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碾盘山水利枢纽、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尽快补齐中小河流治理等薄弱环节的短板。同时,根据相关规划和发展战略的要求,区分近期、中期、长期三类情况,做好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水利项目储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