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山外向型经济渐成气候
外资企业20家,外贸企业101家;2017年完成进出口额1.76亿美元,占黔南州总额的58.30%,位列全省县域方阵前列;我省唯一开办国际信用证业务的县级城市……
近年来,独山县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大量企业向内迁移机遇,大力引进外向型企业,全县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
招“企”更招“产”,实现集群发展
在独山麻尾工业园区,铁合金业务长久以来就保持着“两头在外”的走向——原材料国外进口,产品也均销往省外及国外市场。“2012年国有资产改制,独山锑矿出口大幅提升,为之后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独山县副县长莫辉介绍,近年来,该县对外向型经济发展更加重视,在全面进行科学布局的基础上,围绕“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生产服务”等产业,紧盯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通过以商招商、驻外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批外向型企业相继落户。
“香港建溢集团内地产业向独山转移,就是极典型的范例。他们的管理现代化、技术现代化,对其他企业的吸附能力强。经由香港建溢集团,我们也摸出了一些甄选企业的门道。”独山经开区管委会招商引资局局长助理王谦谈及精准招商时举例说,“首先是自身定位,我们看重有前景和影响力好的企业,一旦这样的企业落户,其上下游产业也会随之转移过来。”
目前,独山已有外向型企业121家。眼下正规划建设香港产业园,预计总投资500亿元以上。随着香港产业园的落建,各类港资企业抱团入驻投产后,预计产业园年产值将达1000亿元以上,将成为港资企业在内地的一个发展聚集地。
近年来,随着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独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迅速发展。2015年贵州首个县级公用保税仓在独山经开区封关营运;独山保税物流中心列入“贵州省‘十三五’保税物流中心(B)型”布局规划,并获省政府批准建设;今年2月贵州独山经济开发区正式列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贴心服务,不让“企业自己去跑路”
“诸如行政审批方面的事情,我们绝不允许‘企业自己去办’。”在独山,企业落地后涉及的相关事宜,必须有政府人员陪同“领办”,涉及省级审批,相关局长需亲自带企业前往贵阳,不让企业感到办事难,不在落地后受阻,是独山服务企业的宗旨。
“投资上亿的项目,每一个企业负责人和书记县长都有直接联系方式。一是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重视,同时也是监督督促相关部门服务好企业。”副县长莫辉讲道,这种倒逼机制促进了政府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此同时,县级与园区镇在大小项目上做分工,成立相应工作专班,大项目由县领导牵头,抽调相关部门人员,从工商登记、外商企业备案到商检、电子报关等提供全程一对一服务。
独山县保税物流中心副主任唐伟有一个专门的服务企业微信群,大到生产环节,小到衣食住行,只要群里的企业提问,相关部门就会立刻回应,“如果企业水电不通,立刻有人将停电原因、断电区域、抢修情况、预计通电时间,甚至抢修人员电话,完整的向企业告知。”
“他们更像是我们企业的一个综合部门,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很周到。”港资企业贵州标准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亮说。
位于独山的贵州翔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航空耳机600万只以上,年产值超1亿元。落户独山的原因,竟缘于该公司负责人2015年在高铁上听闻“独山干部热情、办事效率高。”
转变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招商引资见成效,营商环境是关键。
在独山政务服务大厅,聚集了税务、商务、市场监督、交通、公安等部门办事窗口,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实行集中“一站式”办结。
为推动贸易便利化,独山在全省率先由县级国资平台作担保,金融部门配合,为企业成功办理国际信用证,成为全省唯一在县级开办国际信用证业务的县,创新了金融合作模式。同时推动金融服务,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外汇业务办理窗口,成为全省首家能够在县级办理贸易金融和外汇业务的县。
“近年来,独山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领导班子建立起宏观体系,基层就是其中的细胞和零件,大家共同推动整个体系建设。”唐伟说。
“筑巢引凤”成效显著,经济发展再上台阶,眼下的独山不仅重新规划了城市建设,而且在交通、医疗、教育、配套设施、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都狠下功夫。
如今的独山,营商环境良好,生活环境宜居,教育水平大幅提高,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企业投资兴业,一个工业化基地正在形成,一个贵州南部经济重心正在崛起。(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