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俄曾计划联合研制最强潜艇,最后怎么泡汤了
9月20日,俄罗斯海军677型“拉达”级潜艇2号艇“喀琅施塔得”号在圣彼得堡的海军上将造船厂下水。
对于很多人而言,“拉达”应该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早在20多年前,“拉达”就已经名声大噪,彼时它被看做是被誉为“大洋黑洞”的“基洛”级潜艇的接班人,作为全新一代的常规潜艇,人们自然要高看一眼。而因为技术问题,“拉达”在很长一段时间走到幕后几乎被人遗忘。今天,北国防务就来说说“拉达”级潜艇。
准备下水的“喀琅施塔得”号潜艇
相比以往的苏俄常规潜艇,“拉达”有着不少新特点,比如它采用单壳体设计,外媒称这是俄罗斯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首度将单壳体实用化。
俄军自用版“拉达”级潜艇的尺寸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它比“基洛”级小了一大圈,水下排水量也仅有2000多吨。个头虽然小了,但因为采用了单壳体,内部体积减少的有限,火力大致与“基洛”级相当,可携带的鱼雷和导弹数量基本一致,当前俄最新的重型鱼雷、“口径”导弹等等,“拉达”级均可使用。
那么“拉达”比“基洛”好在哪呢?研制“拉达”级的红宝石设计局副总裁曾对北国防务介绍说,“拉达”要比“基洛”来的小,相应的表面和信号反射也要来的少,“拉达”还采用了大量的静音设备,静音性能因此会更加出色;“拉达”还有更强大的武器系统和声纳探测系统。它在艇艏的声纳天线的面积很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此外,因为潜艇也较小,“阿穆尔”也会更加适合浅水的近岸作战。
“拉达”级采用单壳体设计,体格相比“基洛”小的多,但是五脏俱全。围壳相比于艇体,看起来有点像“大头
总结起来就是3方面:其一,更出色的静音性能,官网称它的静音性能比“基洛”好“数倍”,四世界上最安静的潜艇;其二,更先进的艇载设备;其三就是尺寸变小以后,潜艇更适合多数客户的需求,这也包括俄罗斯,“拉达”级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俄海军将任务重点转向近海。
“拉达”级或许是一款不错的潜艇,但出名很早的“拉达”级却在最近10年间几乎被遗忘。“拉达”级首艇“圣彼得堡”号于2010年服役,但服役之后问题不断,声呐等不少设备被指有毛病而迟迟未形成战斗力,至今仍处于尴尬的“测试”阶段,几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
“测试”中的“圣彼得堡”号,目前隶属于俄北方舰队。后续建造的“拉达”能够用上AIP动力值得关注
红宝石设计局总设计师在2013年曾指出,需对潜艇的指挥、无线电、武器、机械等各个系统进行改进,这些改进是非常必要的,海军不想看到未来无法使用的东西。尴尬的是,当时的俄海军司令几乎在同时放狠话打脸称,俄海军不希望在“过时”的动力上“无谓”的更新先进设备和武器。
也就是说俄海军对于“拉达”没有使用AIP动力耿耿于怀, 2013年前后,俄经济情况尚可,俄军对军备发展很有“信心”。“拉达”级几乎被判死刑,后续艇虽已开工却被终止建造,此后俄军一手采购“基洛”应急、一手宣称要跳过“拉达”直接发展第五代常规潜艇。
“得益”于“拉达”级不争气,将有12艘636.3型“基洛”级加入俄海军服役
可惜急转直下俄经济和国际形势持续恶化,俄军或许是“认命”,后来也不苛求太多东西了,“圣彼得堡”号出现的问题陆续解决后重启了“拉达”级2、3号艇的建造工作,新版军备采购计划可能还会继续增购2艘。
在俄军内部的“肥皂剧”之外,“拉达”级因为与中国搭上关系曾有过一段高曝光率的日子,2013年前后,中俄就在“拉达”级潜艇联合研制新一代常规潜艇达成了共识,随后也展开的深入对接,按照设想,新一代潜艇由俄罗斯提供潜艇平台,中国提供AIP动力和武器系统。中俄技术互补,如果真能研制成功那无疑会是性能极其强悍,世界顶级的常规潜艇。当时,外媒甚至误报中俄已签署协议。
中国虽看中俄罗斯技术,但在自己也有相当的基础的情况下,俄方若要价太高就不合适了
显然,中国是比较看重俄罗斯潜艇研制的工程经验。俄在这方面的优势是不可否认的,就以开头谈到的单壳体而言,红宝石设计局的人就对北国防务表示,我们有丰富的单壳体潜艇设计经验,就像我们双壳体潜艇一样。仅 “红宝石”设计局至今就已经建造了数千艘潜艇,你可以想象,我们在单壳体和双壳体的技术上都会有丰富的经验。
但就目前来看,中俄在潜艇上的合作似乎已经破局。原因为何我们很难得知,中国与俄罗斯展开的合作的诚意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中国已非吴下阿蒙,而俄罗斯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在合作过程中要价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