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学认识非洲猪瘟 危害虽大 但可防可控
今年8月以来,我国先后发生多起非洲猪瘟疫情,这是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对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有关部门和地区正全力防控疫情。
非洲猪瘟对生猪生产危害重大,被称为生猪养殖产业“头号杀手”。那么,它究竟有哪些危害?今后吃猪肉是否安全?我国当前采取了哪些防控手段?对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世界养猪业的“头号杀手”
非洲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
非洲猪瘟于1921年首次发现于非洲的肯尼亚,因临床症状与传统猪瘟高度相似,且首次发现于非洲而被命名为非洲猪瘟。这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其中,健康猪与患病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是非洲猪瘟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猪被带毒的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也存在感染可能性。
在肯尼亚发现后,该疫情在非洲大部分国家陆续发生。1957年,非洲猪瘟首次从非洲传出,陆续传播至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国家。1971年,疫情由西欧传至古巴,并于上世纪70年代末,传至巴西、多米尼克和海地。随后一段时间,疫情较为稳定。2007年,非洲猪瘟又传入高加索地区,在东欧多个国家和俄罗斯暴发、扩散和流行。目前,正肆虐波兰、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国。
“该病对养猪业威胁巨大,是世界范围内危害养猪业的头号杀手。”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功民说,我国是世界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生猪养殖量和存栏量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猪肉是我国居民主要蛋白质摄入来源,猪肉消费占肉类总消费60%以上,一旦该病在我国扩散蔓延,将严重影响正常的生猪全产业链秩序,甚至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广德福表示,从全球范围看,今年非洲猪瘟在多个国家暴发流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截至8月28日,除中国外还有11个国家报告发生3235起疫情。加之该病在我周边国家已呈现大规模流行态势,疫情再次从境外传入的风险不可低估,后续疫情形势发展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从目前的形势看,尽管我国疫情形势复杂,防控任务艰巨,但当前疫情总体可控。
据介绍,从2007年非洲猪瘟传入俄罗斯以后,我国就加强了对非洲猪瘟的监控工作。在2012年至2020年版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中,非洲猪瘟就被列为优先防范的13种重大外来动物疫病之一。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防控应急预案。2017年3月份,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距离我国直线距离仅1000公里,这是远东地区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为此,原农业部及时印发文件,强化联防联控、监测排查、培训宣传以及防范能力建设等方面措施。
正规渠道购买质量有保证
非洲猪瘟不感染人,并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猪肉和产品都按规定经过严格检疫,公众不必担心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副主任黄保续说,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除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毒,也不感染人。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也不太可能出现变异传染人的情况。
对于非洲猪瘟,各级畜牧兽医部门采取了果断、严格的措施,一旦监测到疫情,会立即对疫点、疫区内的所有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所有生猪及其产品流出封锁区。此外,有关规定明确了发生疫情省份生猪及其产品调运要求,严格限制生猪及其产品由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调运。因此,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猪肉和产品都是经过检疫的,公众不必担心。
“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手段。”王功民说,当前采取的防控措施可简单归纳为“灭、查、限、禁”。灭,即快速消灭疫源。一旦发现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务必坚决,行动务必迅速,措施务必全面到位,抓好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拔除疫点。查,即全面加强排查监测。针对生猪交易市场、屠宰场等重点区域,加大巡查频次,开展针对性抽样监测。同时,加大入境口岸、交通枢纽周边地区以及中欧班列沿线地区的监测力度。限,即限制生猪移动。要求各地切实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同时从严从重处罚违法调运行为。禁,即禁止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此外,针对目前采用的深埋法是否有效,王功民表示,深埋法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规定,深埋法对处理程序有明确技术要求,特别是对生石灰撒放、表面覆土的厚度有明确要求。生石灰属于强碱,只要处理过程符合要求,就能够有效杀死非洲猪瘟病毒。同时,非洲猪瘟病毒对高温敏感,在70℃的条件下,30分钟以上即可灭活。深埋病死猪有一个生物发酵发热过程,特别是生石灰遇水也会产生大量热量,多重措施能够保证彻底杀死非洲猪瘟病毒。
多重措施可有效杀灭病毒
目前仍未研发出针对非洲猪瘟的疫苗。但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因此,生物安全管理成为最重要的防线
尽快根除非洲猪瘟,是所有养殖人员和兽医工作者的愿望。面对来势汹汹的非洲猪瘟,我们要怎样应对?对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的专家表示,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虽然病死率高,但是这种病毒如同老年人一般,行动缓慢,并不像口蹄疫、经典猪瘟那样迅速在场内、场间传播。如果养殖场能坚持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切断病毒传播路径,就能够有效保护家猪不受侵害。
“目前,世界范围内仍没有研发出可以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但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因此,生物安全管理是非洲猪瘟防范最重要的防线。”黄保续说,非洲猪瘟对环境的耐受力非常强——可以长期在自然条件下、血液以及粪便等污染的猪圈中保持感染力。因此,养殖户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措施十分重要。由于非洲猪瘟病毒耐冷而不耐热,可通过蒸、煮的方式消毒。对于不宜通过蒸、煮方式消毒的设备,可以采取长时间放置在阳光下暴晒的方式消毒。
黄保续还特别指出,要避免泔水喂猪。泔水是一种方便、成本低廉,但存在高风险的饲料,可能含有多种病原。多项研究表明,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泔水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如1957年和2007年发生于葡萄牙和格鲁吉亚的疫情,均由国际航班或者轮船产生的废弃泔水直接饲喂生猪而引起。泔水中的病毒需经高温煮沸30分钟以上,并不断搅拌确保均匀受热,才能使病毒彻底灭活,这对一些散养户来说很难做到。因此,建议不要用泔水和含有猪肉的食物残羹饲喂生猪。
值得注意的是,非洲猪瘟病毒因对环境耐受力强,常常潜伏于环境中,加之有野猪等自然储存宿主存在,导致同一源头的两次疫情之间,可能间隔时间长达几个月。因此,即便未来一段时期内没有疫情发生,养殖户仍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放松。
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为4至19天,特征性临床表现仅为猪突然死亡,并且易与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混淆。因此,根据临床表现只能作出疑似诊断。一旦怀疑患有该病,养殖户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兽医主管部门会及时采集样品送至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