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市更新 老城复兴 ——南昌市构建全民共建共享城市管理新格局
改造一新的新建区乌沙河沿线
漫长的时光,为南昌这座城市积淀了灿烂厚重的历史;浓墨重彩的革命史,点燃了这片土地的红色情怀;天蓝、水清、山绿的风光,是这片土地最美的妆容……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管理的价值所在。多年来,面对事无巨细的城市建管工作,南昌市始终以“绣花”的功夫,从“一点一点”做起、从“细枝末节”开始,从百姓最切身的利益着手,不断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全市上下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建设一个“干净整洁、畅通有序、文明友善、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不断奋斗。
旧城改造 为百姓幸福“加码”
“来来来,大家来吃糖。”2017年11月25日,对于70多岁的新建区长堎镇长堎村村民涂火生来说,是个高兴的日子。因为这天是他回迁新居的日子。记者在涂火生的新居里看到,一大早,涂火生的儿子们就开始忙碌起来,陆陆续续地把家具搬进新居。
“住了一辈子平房,从来没想过还能住进带电梯的洋房。”看着装修好的新房,涂火生笑得合不拢嘴。说起原来的村容村貌,涂老爷子就一个劲地摇头。他说,原来村民自建的房子一栋挨着一栋成了“握手楼”,生活垃圾随处乱倒,下雨天污水横流。
旧城改造,改的不仅是城市的环境,更是居民的生活。为了彻底改变长堎村的面貌,改善村民居住环境,2013年,新建区启动了乌沙河及周边旧城改造项目。经过4年的升级改造,曾经的棚户区已经旧貌换新颜。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让搬入新家的村民喜笑颜开。与涂火生选在同一栋楼的村民涂顺保感慨道:“现在的乌沙河,河道宽了,河水清了,第一轮选房时大伙都争着选靠近乌沙河的房子,政府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问题无疑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长堎村村民的生活变迁仅仅是我市旧城改造以民为先、让利于民的一个缩影。2013年,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升级,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响应百姓的疾呼,南昌市全面启动旧城改造工作,把棚(旧)改当作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带动老城复兴,持续为群众幸福“加码”。
从东湖区的青山南路到西湖区的万寿宫,从青山湖区的青山湖西岸到新建区的乌沙河沿线,一片片老城(城中村)改造相继启动,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 “以小换大、以旧换新、以危换安”的“安居梦”。
环境整治 开启美丽南昌新征程
老福山周边等城市低洼地带曾是南昌城区内涝频发地,每逢下雨天,周边居民都要为如何出行而发愁。但在遭遇了2017年6月下旬的几轮持续强降雨后,老福山立交附近一家便利店的老板张勇却惊喜地发现,那些令人烦恼的“积水点”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出现长时间积水而影响交通。
“这里人行道比较高,积水一般不会漫到上面来,但是下面的路面会完全被水淹没。”张勇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开店有六七年了,由于店面临街,又是位于老城区的中心地段,所以平时生意都不错。但是以前只要一下大雨,他的生意就会受到影响。
不过,去年以来张勇店里的生意并没有受到雨天的影响。“每当我看到天气预报的暴雨警报,就觉得路面又要积水了,估计没什么生意了。没想到几场大雨后,老福山附近都没有明显的积水,路面一点水也很快就排干净了,压根就没影响到我的生意。”张勇高兴地说。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2016年年底的一场“战役”。2016年12月12日,在“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殷美根指出,推进“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就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价值指向;把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作为重要标尺。通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让群众感受到环境有实实在在的变化,生活有实实在在的改善,品质有实实在在的提升,不断增进全体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让每一位市民以“我是南昌人”而骄傲。
这是一场城市发展快车道上的民生考量!这是一份不断增添市民获得感的民生答卷!这是一项谋划以人为核心的民生大计!在豫章大地上,一场意义深远的环境整治大潮席卷而来:市容环境整治工程、城市交通畅通工程、城市文明提升工程等三大工程齐头并进;“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三年上台阶”,敲定年度目标,持续发力。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南昌更整洁了!城区的主次干道平坦宽阔、整洁清爽,背街小巷干净卫生、美观亮丽;南昌更美丽了!城区的各个角落,处处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夜幕下,城市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南昌更规范了!城区沿街的店招标牌统一规范,占道经营的流动摊点越来越少,施工工地秩序井然……“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如今已实现了“一年有变化”,正向“两年出形象”目标冲刺。“城在青山绿水间,人在鸟语花香中”的英雄城更加美丽、和谐。
交通改善 建管并举城通畅
对一座城市的百姓来说,道路交通是否顺畅与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2015年12月26日,南昌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南昌正式迈入“地铁时代”。2017年8月18日,地铁2号线首通段开通试运营,南昌地铁进入“换乘时代”。
作为兴城市、惠民生的重要一环,地铁的加入,让南昌交通接驳系统进一步完善,让城市生活与地铁出行“无缝对接”。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南昌地铁线网累计运送乘客2.88亿乘次,日均运送乘客28.86万乘次。日均客流量由单线运营初期的21.55万乘次,增长至目前双线运营的36.04万乘次,最高已突破65.84万乘次。
28岁的陶女士是南昌地铁的忠实“粉丝”。“以前很羡慕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繁华便捷的交通网络,一直期盼自己的家乡也能早日通上地铁,没想到这个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陶女士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地铁,无论是日常上下班还是周末逛街,她的首选就是地铁出行。
“幸福穿梭的地铁,让英雄城更加宜居、更加美好!”陶女士说。地铁的便捷仅仅是我市交通环境整治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市坚持建管并举,强力推动交通发展,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交通的巨变不断为百姓幸福“加码”。
在城市道路建设上,我市快速推进“十纵十横”快速路网建设。目前,生米大桥西延、昌南大道东延、沿江中南大道快速路、九洲高架快速路、昌九快速路改造一期、沿江北大道快速路、前湖大道快速路主线等10余个项目已竣工通车。一条条新路大气延伸,将市域交通网织得更加密实,将城市骨架不断拉升。一个快速化、立体化、环线化交通格局正在南昌悄然形成。
在停车泊位建设上,我市仅2017年就新增机动车泊位13万余个,对居民小区周边有刚性停车需求的背街小巷,人性化设置机动车停车泊位4700余个。下一步,我市将推动协调落实公共停车场建设用地和规划审批,推动出台奖补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
在交通环境整治上,南昌交警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交通秩序大整治,以78个重点路口、105条重点路段、“五桥五隧”、车站广场为重点,聚焦交通乱象,持续对机动车乱停车、乱变道、乱开灯,非机动车闯红灯等突出违法行为严查严处,对重点道路实行“即停即拍即罚”。仅2017年,我市共新增闯红灯抓拍设备170套、建设20条单行道电子警察设备,增加40套视频监控,增设9套卡口,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70.52万起,查扣“五车”2.93万辆。特别是重点实施了电动车违法、行人闯红灯、机动车违规使用远光灯、鸣喇叭、不礼让斑马线、违法停车六项自动抓拍,并实时短信告知,取得了良好效果。(记者 钟宏瑜/文 熊家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