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甘肃 » 正文

全球报道:全球华人过中秋 天涯海角共此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2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全球华人过中秋 天涯海角共此时中秋节,团圆夜。对于海外游子而言,这个节日更是具有特殊意义。吃月饼、赏明月、访亲友
原标题:全球华人过中秋 天涯海角共此时

中秋节,团圆夜。对于海外游子而言,这个节日更是具有特殊意义。吃月饼、赏明月、访亲友、看节目……在海外,中秋节的气氛越来越浓。中国驻外使领馆发起的聚会、祖(籍)国亲人送上的精彩表演让海外游子心中暖暖。住在国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越来越有认同感,无论是政要的祝福还是当地社区的参与,都让中秋这个中国传统佳节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庞 燕(加拿大)

冷冻月饼 深情厚谊

加拿大温哥华市“荣誉市民”、加拿大华商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席庞燕因中国国内有事在身,今年中秋要在北京过。但她还是早早就收到了来自中国领馆的邀请。“虽然身不能往,但是很感动,很温暖,有家的感觉。”她说。

中秋节早已成为拉近海内外华侨华人距离的纽带。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第一站选择了西雅图。“当时正值中秋佳节,西雅图侨界希望能为习主席演出,但是人手有限,就向我求助。我带了人从温哥华赶过去支持。演出结束后,习主席很高兴,与大家分享了从钓鱼台国宾馆带过去的月饼。大家给我留了一块。结果这几年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吃这块月饼,它就一直冻在冰箱里。”庞燕说,“我很感动。这块月饼来自祖国母亲,如今又带上侨胞对我的深情厚谊。我会永远记住这份情谊。”

中秋节也拉近了中加两国的距离。“这些年,加拿大过中秋节的气氛越来越浓了。主流社会也越来越关注这个节日,比如,我总能收到加拿大总理在节日期间寄来的贺卡。”庞燕说。

在节日期间收到来自当地政要的祝福,在加拿大侨界已经不是新鲜事。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曾向所有庆祝这一节日的人们表达最良好的祝愿。他说,中秋节也称月亮节,华裔等族裔的加拿大民众今天庆祝这一节日。庆祝中秋的活动印证了加拿大丰富和充满活力的多元文化身份的特质。

加拿大有150多万华裔人口,约占全加拿大人口的4.5%。曾经,在加拿大想买盒月饼只能前往唐人街。如今,中秋节期间,在加华人通过各种形式庆祝这一传统节日,有的华埠还会和当地政府联合举办官方庆典,到处一派节日气氛。

“中国传统节日、中华文化如今越来越受到当地人的关注,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在加拿大,中秋节的气氛甚至比中国国内还浓。”庞燕说,“祖(籍)国的强大让我们海外华侨华人得到了更多的尊重与重视。我们也更有能力服务当地社区,展现我们的良好形象,拉近中加两国的距离。”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对于我们海外侨胞而言,这是大家的团圆,是中外和谐的共鸣。我们海外侨胞要积极融入当地社会,让他们真正认识中国。正如那轮圆圆的明月,我们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努力。”庞燕说。

■倪孟晓(尼日利亚)

齐聚一堂 分享快乐

9月22日,尼日利亚华星艺术团团长倪孟晓带领他的70多名尼日利亚团员和30多名华人团员为经济首都拉各斯献上了“庆中秋·迎国庆”联欢会。

当地演员穿上我们中国的传统服装、有模有样地舞龙舞狮、在《茉莉花》的优美旋律中翩翩起舞、当地的小演员一招一式表演中国武术、中尼双方歌手共同唱起《今天是你的生日》……此情此景,让人如何不感动?

“这次联欢会是拉各斯侨界的一大盛事,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大好事。”倪孟晓很兴奋。此次活动邀请了拉各斯总领馆总领事、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夫人、四个州的州长、联邦政府的两位部长、尼日利亚制造业协会会长以及尼日利亚当地嘉宾和侨胞700多人出席。

“2013年我们第一次举办庆中秋联欢会,当时在一个小宴会厅里,观众500多人,节目很简单,就是《小苹果》配上简单的动作等。”倪孟晓说,“现在规模大了、规格高了、节目也丰富了。大家都很惊喜。而且,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到了当地政要。可以说,尼日利亚人对我们中国传统节日很重视,对于我们举办的庆祝活动很支持。”

倪孟晓在尼日利亚打拼十几年,对这个“第二故乡”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在大家共庆佳节之际,他也不忘回馈当地社会。“此次联欢会,我们特意设置了捐赠环节。我们将特别赞助20名优秀的贫困生直至其上大学。”他说,“我们在这里创业,和当地人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我们的顾客,是我们生意能够成功的基础。我们当然要力所能及地回馈当地社会。”

“中秋佳节,我们在尼侨胞共聚一堂、共叙乡情。同时,这也是一次中尼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和当地人载歌载舞分享快乐。”倪孟晓说,“尼日利亚的国庆节也是10月1日,所以,我们在这里欢庆中秋节和国庆节,更有特别的意义。对于中国侨胞而言,既然选择了非洲,当然要和当地人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真正做到天下和合、真情一家。”这不正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诠释吗?

■郑荣昌(英国)

海外过节 幸福满满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来到英国求学。有一年中秋节我在意大利调研,留宿在意大利北部山区的一座小村庄里。那一年的月亮格外地圆。”英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台商郑荣昌如今正在中国大陆积极推动国际健康与教育产业合作,为中英之间的医疗事业交流奔走经营。谈及自己的海外中秋夜,郑荣昌颇为感慨,“皎洁的月光洒在地中海上,我极目眺望,想到了家人。当我看到山下来自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游客聚在这里度假游玩的时候,我又想到,今天我的努力不正是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乐享健康与团聚吗?”

旅英已25年有余的郑荣昌,见证了中秋节在英国落地开花。

“我初到英国时,中秋节的庆祝活动还都局限在中国城附近。临近中秋节,商家便会推出月饼、福联等应景产品。”郑荣昌回忆道,随着华人留学生、观光客的增加,中秋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浓,中秋的文化意涵传播得越来越广。

中秋期间,在英国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庆祝活动。去年,英国剑桥华人社区举办了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形式结合、气氛浓郁热烈的中秋庆典活动。来自英国各地的演出团体及个人展现了舞龙、太极、武术、传统歌舞及诗词朗诵等,庆祝佳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了华侨华人,也吸引了当地人的关注。

2014年6月16日至19日,中国总理李克强成功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那一年中秋节,中国国务院侨办组织了国内艺术表演团体来到伦敦举办中秋晚会。当时,我身边的观众不仅有中国人,还有西方人。这让我感受到,中秋节已经是英国甚至是世界的中秋节了。”

从2010年开始,郑荣昌每年往返伦敦和北京之间十多趟。“现在,我每个月有1/3的时间在上海与合作伙伴讨论工作。”忙碌而充实的郑荣昌今年选择在中国大陆过中秋。他也记挂着远在海峡另一端的母亲与弟弟:“中国有句老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希望家人每天都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郑荣昌说,身为中华儿女,不管人在哪儿,中华文化的根脉始终深埋在心里。“同时,我也希望以我在海外多年积累的学识与资源回馈祖国,让更多的中国家庭在佳节时刻享受暖暖的幸福感。让自己与更多人同呼吸、共命运。我想这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义吧。”他若有所思地说。

■颜天禄(马来西亚)

提灯游行 和谐共生

去吉林参加侨联活动、赴上海参加改革开放40年论坛、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最近,马来西亚宗乡青联合总会名誉会长、原马六甲州政府对华事务特使颜天禄的日程表很满。但不管多忙,中秋这一天,颜天禄都会在马六甲州和家人共同度过。

作为闽籍“华四代”,颜天禄的中秋记忆与提灯会有关。彩绘灯笼比赛和提灯游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庆祝佳节的特有方式,是庆祝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中秋之夜,各商家都会在店内挂满五颜六色的灯笼。华人社团则举办彩绘灯笼比赛,将五彩缤纷的灯笼作品挂满回廊,用美轮美奂的各式灯笼点亮夜空。“记得七八岁时,街坊邻居都会办提灯会。我们小孩子没钱买灯笼,就自己制作,当时连铁罐都用上了。”颜天禄笑说,提灯后,就比赛吃月饼。海外华人传承文化的方式就是那么直接又浓烈。正是小时候提灯笼的经历,让长大后的颜天禄格外注重华社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每年都牵头主办提灯大会。

“中秋佳节在马六甲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颜天禄介绍,17、18世纪,大批华人自中国南下,将中秋这一传统节日带进了马六甲。经过一代又一代华人的传承,中秋节已经成为马六甲华人社会最重要的佳节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春节。“每到中秋,会馆、宗亲会等华人社团就会主办‘月光会’——就是赏灯会——以加强联系。”颜天禄说,一般华社还会同时举办提灯会,让家长陪同孩子提灯踩街。此外,还有灯笼制作比赛、猜灯谜等。当然,也少不了吃月饼。”

“我们也会邀请当地人一起过节,许多政府官员也会出席提灯大会。”颜天禄说,秉承中华文化的博大包容,华人在异乡扎根发展,与其他族裔往来互通,绘就了马来西亚社会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佳节来临,颜天禄心里满是祝福:“花好月圆之际,我祝福我的朋友中秋快乐,愿他们平安好运,工作顺利,永远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也希望中马关系能在‘共建丝路、共享发展’中更上一层楼,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卞 军(澳大利亚)

中秋味道 不逊国内

“近年来,海外过中秋的气氛越来越浓厚。我所在的悉尼地区,中秋节不仅活动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参与的人群也逐渐多样化,有华侨华人,也有很多澳大利亚人。”澳中商业峰会执行主席、悉尼上海商会会长卞军先生由衷地感慨道。

“前两天,我应邀出席了安永公司主办的悉尼‘庆中秋’主题鸡尾酒会。酒会很有特色,当地人和我们华人同胞一起品尝月饼,分享中秋故事,学说祝福语。华人同事还表演了古筝、二胡,现场掌声阵阵。”卞军津津有味地描述道。

节日期间,澳大利亚华社热闹非常。活动一场接一场。除了家族聚会,还有各个华人社团自发组织的晚会、文艺演出。9月初,澳大利亚中华青年联合总会和悉尼大学中国学联联合主办了“两岸一家亲,共叙故乡情”主题中秋联欢晚会,中央广播电台也在悉尼市政厅举办了“中秋月儿圆”主题慰侨文艺晚会。

“一个月前,市场上就显现出中秋氛围。月饼种类繁多,粤式、广式、苏式应有尽有。我们甚至能买到上海杏花楼和北京稻香村的月饼。一些公司也会制作创意型和企业品牌月饼出售和赠送。”身为上海人的卞军坦言,多年难觅的故乡食物,如今见到真是既惊讶又亲切。

这与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1990年我刚到澳大利亚,那年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过中秋节。也就只能和华人朋友们吃个饭,给家里打个国际长途报平安。”卞军说。

澳大利亚中秋节日氛围越来越浓,反映的是当地社会对中国节庆传统的认可、对中华文化的重视。“中国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中澳两国各领域的合作更加密切。而且,海内外华侨华人也在努力推动两国民间交流。”卞军说,“如今,我觉得在澳大利亚,中秋节的节味儿和团圆味儿一点都不弱于中国国内。”

“中澳两国民心相通,不论是经贸往来还是文化交流都在不断深化。我们海外华人深感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我也希望能继续为中澳双方民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尽绵薄之力。”卞军对未来满含期待。

■黄伟文(巴拿马)

艺术盛宴 故乡明月

“有你,月才圆!‘亲情中华’贺中秋!”离中秋还有段日子,巴拿马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黄伟文的朋友圈就开始出现中秋活动的海报。

“今年,中国侨联主办广州市侨联承办的‘亲情中华’艺术团刚好在中秋期间到访巴拿马,为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带来艺术盛宴,多好!”黄伟文说,今年的演出是在一个能容纳2000多人的剧场举办的。这让他想起了2011年。“我们还邀请了很多的当地政要,共度佳节。”

那一年,巴拿马侨界首次举办活动庆中秋。黄伟文牵头成立的广东同乡联谊总会与广州市侨联沟通后,“亲情中华”第一次在中秋期间出现在巴拿马华侨华人面前。

“那是我们巴拿马第一次有成规模的庆中秋活动。”说起那次活动,黄伟文依然很兴奋。“我们巴拿马的华侨华人95%来自广东,所以我们邀请的主要是广东艺术家,让大家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情。而且,那次活动我们一反常规,没有选择剧场而是特意在一家酒楼举办。中秋嘛,要团圆。我们希望大家看完演出一起吃饭一起品尝月饼一起赏月。当时我们有60桌600多人,很热闹。我还记得有个很受欢迎的广东艺术家一边唱一边满场转着和观众互动,气氛热烈极了。”

在巴拿马这个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刚一年多的国家,中秋节正慢慢走近当地社会。“上世纪80年代末我到巴拿马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印象非常深刻。以前在家,这是团圆的传统节日。但是,在这里,我们这样的新移民都处在打拼阶段,虽然思乡情切,不过没有太多过节的心思。当时,这里也没有国内运来的月饼,只有当地中餐馆简单制作的月饼。”黄伟文说,“现在不同了。我们能买到从香港广东运来的知名品牌的月饼。中秋夜,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没有国内演出团来慰侨演出时,我们的宗亲会、华人社团也会邀请当地或者周边国家比较知名的文艺界人士和我们共度中秋。”

当年努力打拼的热血青年如今已经有了长大成人的下一代。“月是故乡明。我们这代人从大陆移民过来,一直努力保持节日最传统的味道,我们的后代也不忘传统。”当然,传承中还有发扬。“原来我们中秋节的聚会都是小范围的家庭聚会。现在越来越多的是宗亲会、社团等大范围的聚会。团圆的节日大家一起过。”

“在巴拿马,中秋节的氛围开始变浓了。”黄伟文说。

(责编:邵兰、王彤)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