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果重新选择 我依然将青春献给山区孩子
上午八点,宗友银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他娴熟地翻开教案,开始讲课。皮肤黝黑、略显干瘦的宗友银是安义县马源小学的一名乡村教师,他39年如一日扎根边远山区,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他数次主动留守边远山区教学点,用心传道授业……
1979年,19岁的宗友银被村里推荐到青湖乡山家小学任民办老师,自此开始了长达39年的教师生涯。山家小学坐落于大山腹地,交通十分偏僻,距离镇上10余里路,一瘸一拐的宗友银要走上好几个小时。
然而,艰苦的环境从来没有动摇宗友银教书育人的决心。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让乡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教书之余,他不断丰富自身学识。1997年,宗友银考取了南昌师范学校,并进入了正式教师队伍。后来,为让山村小学的学生像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能学习英语,44岁的宗友银又拾起英语书,听着录音机开始学习外语,遇到不懂之处就打电话请教儿子。为便于教学和学习,宗友银又开始自学电脑,并积极投身教研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撰写的论文先后获得全市二等奖、全县一等奖。
2002年,为整合教育资源,山家小学与马源小学合并,只留下三个低年级班级。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不少老师都争先恐后选择调离,但宗友银毅然决定留守。他一人承担起三个年级学生的教育,忙不过来时,他还把女儿喊来一起为孩子上课。不少人劝他:“年纪大了,腿脚又不便,不要这么拼了。”宗友银却总是笑着说:“山区的百姓和孩子都很困难,只有教育才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只要干得动,我就会坚持下去。”
2005年,新华小学并入马源小学,考虑到宗友银年纪大、腿脚不便,学校没有安排他去新的教学点任教。但看到新的教学点因缺老师不能开学时,宗友银再次自告奋勇申请前往,并说服妻子和他一起搬到学校吃住。新教学点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为照顾好这些孩子,宗友银既为人师、又为人父,不仅把他们都安排在学校吃住,还帮他们洗衣做饭,辅导功课。多年来,宗友银为山区孩子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但对于家人,他一直感到十分内疚。原来,宗友银的母亲常年患有胃病,身为家中独子的他因为要照顾学校的孩子,不能时刻陪在母亲身边,甚至母亲两次手术都是妹妹去照看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宗友银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山区孩子,他用行动诠释着人民教师为人民的职责与使命。宗友银说:“如果重新选择一次,我依然会将青春献给山区的孩子。”(记者 邹佳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