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苏五部门举办设计大赛 向社会征集垃圾分类 金点子
随手扔掉的一个塑料袋、饮料瓶等,可能会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水质。垃圾分类推行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居民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9月18日,省住建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和省科协,共同启动江苏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作品设计大赛,邀请全社会人士出点子,共建“美好生活”。
小垃圾,折射城市大文明。去年省委、省政府将垃圾分类纳入“263”专项行动和城市治理与服务十项行动,部署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行动。省住建厅副厅长宋如亚介绍说,截至8月底,全省有5830多个小区、近9650个单位推进实施居民垃圾分类工作;25万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新设在道路、公园绿地等公共区域;共80多个乡镇全域实施垃圾分类试点。
“小垃圾,更是大产业”,宋如亚说,现阶段处理一吨生活垃圾需两万元,去年江苏共处理2400万吨生活垃圾,全由政府“买单”。我省现阶段主推的城市居民生活垃圾“三分类”,即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三类,再进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我省确定符合省情的垃圾分类方向: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链条垃圾处理系统。在他看来,“减量化”是推进垃圾分类的重要一环,唯有从源头控制垃圾数量,才能让垃圾分类扎实推进。我省多个部门协同构建源头减量控制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做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其实是在引导居民改变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方式。”宋如亚说。尽管一直在持续推进垃圾分类,但这项工作并不好做。民众养成的垃圾混扔习惯根深蒂固,全省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缺口仍然不小。虽然各地都在规划、建设一批终端处理设施,但一时无法建成、运行,导致近年不少地方垃圾分类推进工作陷入“前端细分”、途中“一车混”、终端处理“一锅烩”的尴尬境地。
终端处理设施在垃圾分类中扮演重要角色。我省城市日常生活垃圾基本实现100%无害化处置。省住建厅联合环保部门开展有害垃圾分类收集、暂存、处置等环节的衔接和终端处理研究。省环保厅制定危废物处置的三年行动计划,并培育一批企业对电池、荧光灯管等进行回收处理。“但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的终端处置设施还有待完善。”宋如亚介绍,省住建厅正推动各地完善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县以上城市的餐厨垃圾都能得到有效处置,设区市建成区的建筑垃圾终端处置设施也全部建成运行。
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推进,除了硬件比如终端处理、分类投放等设施要跟上,分类理念更要先行。为激发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全省多地试点“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行动,让孩子带家长一起垃圾分类。南京栖霞区不少学校设置“垃圾分类”课,还编制相应教材。一个孩子的生活理念,至少可以改变两个大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去改变一个家庭甚至三个家庭的垃圾分类习惯,让更多人了解垃圾分类,参与垃圾分类。”省住建厅人士透露,下半年,南京中小学校拟设“垃圾分类课”。省住建厅正会同相关单位,研究部署相关计划,将在全省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
省住建厅城管局局长王守庆说,本次大赛以“垃圾分类、人人受益,举手之劳、留下美丽”为主题,旨在通过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作品的征集评选、宣传推广,引起全社会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广泛关注,形成全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朱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