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宁明县推出林地托管模式解决 谁来种地 问题
“我把几十亩荒坡托管给公司经营,自己到公司基地务工,一年能挣2.4万元,年底还有10%的林地托管费。去年我家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宁明县东安乡六审村脱贫户张谨光说。
近年来,该县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农户”的林地托管模式,已有十几家企业和经济能人对林区撂荒地、低产林、疏残林等1万多亩林地进行托管,发展中草药种植和金花茶等,辐射带动贫困户2741户、贫困人口1.1万人年均增收1500多元,形成农民满意、林地提质增效、企业发展的三方共赢局面。
撂荒:杂草丛生浪费林地资源
宁明是林业大县,拥有林业面积320万亩。但传统的经济林种植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管理缺失,极大地浪费了林地资源。桐棉乡那卜村东征屯、平利屯原有4000多亩八角林,由于近年来市场低迷,护理及釆收的费用高,很多农民放弃管护。该县的其他林区乡镇,不少农户也因缺劳力和资金不得已撂荒林地,“出去做工,每天至少150元,管理那些林地,除草、开垦荒坡,一年收成还抵不上两个月的打工收入。”那楠乡那陶村几个村民说。受“打工经济”影响,许多村民不愿意种地,导致林地撂荒。
如何突破打工、种地两头难的瓶颈,成为摆在政府及相关部门和林农面前的问题。
托管:促进林地再现生机
2016年以来,该县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农户”的林地托管模式,引导农户(村集体)积极盘活闲置撂荒林地、疏残林地、低产林地等资源,将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以及缺乏资金无力经营、人口变化无人经营、转移就业人口无心经营的林地交给有能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托管管理。
“林地托管是一种新型模式,将林地托管给有能力的龙头企业负责管理经营,林地权属仍归农民,农民得到受托方支付的林地托管费。林地流转是农户将林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公司,林地承包权在农户自己,只是把使用权转给别人。入股实际上就是农户把自己的林地作为资本或叫股权加入到合作社或其它经济组织,由合作社或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农户根据林地面积约定的占股比例分红。”自治区林业厅林改处处长谭华昌说,如今农村留守在家的多是老弱妇幼,林地托管后可以很好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也扭转林地经营“小、散、弱”的粗放低效经营方式,实现林地经营方式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现代林业经营方式转变。
在那楠、桐棉等林区乡镇,引进公司和经济能人接受林地托管面积1万多亩,发展鸡骨草、茯苓、灵芝、砂仁等中草药和金花茶种植。2016年6月,泰桂源生态农业公司在桐棉乡接收林地托管,至2017年底与那卜村的3个屯签订6000亩林下托管合同,种植金花茶3000亩,盛产期亩产达3万元。藤宇工贸公司去年在东安乡六审村、六丈村等托管林地种植澳洲坚果3000亩,今年计划扩大托管5000亩,公司根据农户托管的林地面积按收益支付10%的托管费。
收益:农民增收企业发展
林地托管之初农民“不买账”,现在各方都爱算“收益账”。农户林地不仅可以收取托管费,还可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
泰桂源生态农业公司就地聘请50多名村民到金花茶基地务工,每天每人工钱110元。“我家100亩八角林,每年除草、施肥等要几千元。如今与公司签订了5年托管合同,有1万元托管费。我还在公司基地做工,一举多得!”桐棉乡那卜村陈伯南说。
昌江立雄公司的鸡骨草种植基地长期雇用当地村民20多人务工,除了工价,公司还提留每亩50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林地托管取得初步成效,今年5月宁明县出台方案,在桐棉、那楠、峙浪、那堪等乡镇扩大托管1万亩。并成立了县农业发展投资公司,负责与村民(村集体)、合作社签订合同,整合林地资源,与龙头企业派阳山林场进行合作,将林地交由林场经营管理,村民合作社可获得奖励,林场提前预支三年托管费给村民。(记者周政光、谌怡秋 通讯员陆铁山)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