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全球首条大面积弱光发电玻璃生产线在成都中建材投产。这是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
此次投产的碲化镉弱光发电玻璃,集成中德美三国技术团队创新技术,历时8年时间攻关,其特性具有弱光性极好、温度系数极低、符合建筑美学等优势,将成为未来建筑绿色、节能、环保的重要支撑。该产品成功下线后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我国在大面积碲化镉弱光发电玻璃技术方面的空白。
成都中建材的事例并非个案,创新创造的热潮正在蓉城大地风起云涌,渐成浩荡之势。今年初,路维光电在成都启动国内首条G11掩膜版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掩膜版制造基地,彻底打破国外厂商对高端掩膜版的垄断;博恩思微创手术机器人已完成动物实验,最快2019年产品将正式面世,将打破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中西部最前列,全面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奋进。从乡镇企业起家,到发展外向型经济;从学习模仿,到创新引领……成都制造“化茧成蝶”,在开放合作中迈向中高端。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拓展城市产业发展空间
迈步成都东郊记忆,仿佛听到红砖厂房里传出的机器轰鸣,专建的货运铁路在厂区交叉纵横…… 本世纪初,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东郊老厂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化身为如今的时尚高地,任市民参观追忆。
40年风雨如晦,40年改革探索。从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到确定“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布局,再到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成都的城市发展战略逐渐呈现。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诚然,产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需要推动城市功能、经济地理和产业生态高度契合,实现聚集力更强、动力更充沛、溢出效应更明显的城市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跨越龙泉山,实施“东进”,成都由 “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了“一山连两翼”的开阔,为永续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城市格局正迎来千年之变。一年来,“东进”区域可谓一天一个样,重点产业化项目正从施工图变成实物量。
今年8月,四川能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开发建设运营简阳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北京互联互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世联行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项目、山东创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泽智能服务机器人”项目、香港航信投资有限公司“航空新型材料暨航电设备电子平台”项目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相继落地简阳。
锁定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瞄准6类500强知名企业集团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招才引智。简阳产业发展的面貌,焕然一新。
根据产业发展特色和规律,全市因地制宜,推动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地理集聚高度契合,产业布局亦基于此进行重构,以此推动产业差异化布局和集群化发展,增强产业集聚力、辐射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避免重演各自为政、重复招商、同质竞争。
梳理产业战略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加快建设产业功能区,成都动作频频,城市产业发展路径愈加清晰明朗。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能级实现新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40年来,产业结构变迁的经验,以及国际代表性经济体产业结构演变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成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未来方向和现实路径。
聚焦高端、智能、绿色转型方向,成都将全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做强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产业,推动产业集聚成链发展,在产能规模、研发创新、标准品牌等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培育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万亿级产业,壮大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千亿级产业。
“经过长期积累,成都先进制造业整体能力持续提升,新型显示、信息安全等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构建为核心,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打造竞争新优势。
围绕产业抓项目,按照“一个项目落户、一个产业兴起”原则,强化产业生态圈项目精准招商,加快引进建设一批龙头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着力“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
高质量完成产业链全景图和配套企业目录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实现功能区错位协同发展……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成都统筹全市资源配置,制定精准的政策体系,引导高端要素聚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全市各先进制造业产业功能区作为生态圈建设的主要载体,围绕产业个性需求,完善生产功能,创新要素供给;聚焦人本需求,重构生活生态,加快建设具有区域竞争力和行业显示度的城市新区。
以创新引领发展
“成都造”渐成世界新名片
在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条直径4.2米、长140米的特制管道里,工程师们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悬浮高度10毫米、承重200公斤、测试时速最高可达400公里……这就是中国版“超级高铁”。
这条正在成都搭建的全球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试验线,今年底前将建成并投入工程化测试。中国版“超级高铁”的突飞猛进,彰显了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实力,更折射出成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探索前沿、敢为人先的魄力。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真正的高端技术是买不进来的,高端制造业的崛起,是自主创新结出的硕果。正是靠着创新,推动了“成都制造”转向“成都智造”“成都创造”,打响了“成都造”的品牌。正如去年10月底,京东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是我国首条全柔性AMOLED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已量产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开启了中国柔性显示的新纪元;今年1月28日,总投资280亿元的成都中电熊猫8.6代液晶面板项目正式启动,是国内首条完全自主化建设和运营的金属氧化物液晶面板生产线。
类似具有产业“风向标”意义的项目,在成都还有紫光集成电路、中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沃尔沃乘用车整车项目、航天通信产业园等项目。这些重大项目向成都聚集,可以放在一个背景下审视:成都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要为西部地区树立制造强市的典型样板,为《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
与此同时,成都作为全国主要的国防科技工业承载地之一,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改革经验和做法,也在全国推广。启动设立成都军民融合创新中心,积极开展军工企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两证”联合审查试点,累计认定军民融合企业581家、公共服务平台35家。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军民融合主板、创业板上市公司达14家。
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基本路径,成都将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基地,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标杆企业、领军企业。
成都企业绽放丝路
国际产能合作谱写新篇章
白俄罗斯当地时间8月29日,位于首都明斯克的“中白工业园”,四川发展成都新筑奥威超级电容研发及生产中心正式投产运营,并下线首批产品。这是“中白工业园”首家竣工投产的中国高科技生产型企业。
成都企业绽放丝路,成都产品更是行销全球。今年9月,一列火车满载出口欧洲的液晶显示屏、电视机主板、电极、汽车零件等商品,缓缓驶离青白江铁路港。这是2018年第1000列国际班列,较2017年提前三个月实现此目标。
数据显示,目前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已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今年开行量较去年同期增加近55%,本地货源量同比增长15%。便捷的国际通道网络,为四川及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推进国际物流、国际产能合作、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欧不断深化合作,“中国向西看,欧洲向东看”已经形成全球瞩目的新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在今年举行的第十三届欧洽会上,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等18个欧洲国家(14个欧盟成员国)和巴西、以色列等国的140余家机构、企业与四川省400余家企业亮相配对会,35张洽谈台同时进行,550余家中欧机构及企业参会,“一对一”配对洽谈场次逾800场。
通过欧洽会,成都与欧洲之间的合作硕果累累。截至目前,累计参会的欧方企业已达3570余家,中方企业已达6520余家,成功安排企业配对洽谈26200多场次,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2527项。通过欧洽会,成都地奥与荷兰SU生物医药公司合作开发的地奥心血康国际化项目,获欧盟上市许可,实现我国首个中成药以药品身份登陆欧盟药品市场“零”的突破;奥泰医疗自主研发、制造的Centauri 1.5T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成功在立陶宛实现装机,成为欧盟市场首台中国造1.5T超导磁共振;法国索菲亚科技园与成都高新区共同启动索菲亚科技园中国创新中心和成都高新区(欧洲·法国)创新中心双中心,推进合作走向具体化、深入化。
从政府的合作,到企业的牵手,从欧洲企业引进来,到成都企业走出去,中欧合作形成新格局。“一带一路”,这条全球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以欧洽会为平台,成都正构建起亚欧合作“新丝路”。
记者 杨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