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随处可见20多年房龄的老式居民楼,里面居住的也多是60岁上下的老人。因没有电梯,出行成了最大难题,上下楼成为很多老年人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些老人甚至被逼成“宅老族”,一周仅出门两三次。近年来,关于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话题不断,安装电梯费用高,但似乎又是唯一选择,别无他法。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困难,政府部门也出台了指导意见,但要安上这部“幸福之梯”,依旧困难重重,不少老人依旧“望楼兴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梦想如何照进现实?最大的“拦路虎”又在哪里?本期“话题评说”栏目,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一些探讨,试图为破解这道民生难题提供一些思路或启示。
观点 1
理应解决居民出行痛点
□一 孔
九旬老人因为生病常年住院,两年没回家了,过年时实在想家,到了楼下却没能力爬楼,只好在楼下仰望回忆一下家,这是媒体曾经报道的一件事情,发生在昆明一个老旧小区。是时候该为老旧小区安上一部幸福的电梯了,让老年人有生之年能享受到“上上下下的便利”,解决出行之苦,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利于改善居住条件,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也存在很多老旧小区,有些小区已经十分老旧甚至破落,很多配套设施没有,给群众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如何让老旧小区焕发生机,破解之道就是改造提升,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倾听群众的呼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补上配套设施的短板,提升人居环境。几年前,国内有的省市就制定出台了多层老旧住宅增设电梯办法。就云南的各大中小城市而言,没有电梯的多层楼房很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众居住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初步调查显示,大多数老旧楼房的居民都有加装电梯的愿望。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能实现不少人的幸福梦。按照媒体之前的报道,昆明主城区现有无电梯的老旧小区1200多个,老旧居住房屋5840幢,老旧小区居住的老年人占居住总人口的30%—60%。几层不算高的楼,几十阶楼梯,对于年轻人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年迈或多病的老人而言,却成了通向外界的“天堑”。装上一部电梯,让“天堑”变通途,使他们能在寒冬腊月的早晨,出门晒晒太阳;酷暑难耐的傍晚,到院里吹吹凉风;孤独寂寞时,和街坊唠唠家常……这就是幸福。看到长辈们开心地生活,子女也就安心、放心很多。再说远一点,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现在还算年轻的我们,能从这些老人的身上看到自己老了会是个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家养老必将成为养老的首选方式。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能大幅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通过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和规范,让加装电梯在老旧小区遍地开花,帮助老旧小区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安心养老的地方。目前,云南省住建厅已发布相关文件,这让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另外,省政府办公厅最近也发布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为提高老年人生活便捷化水平,我省将采取政府补贴、产业引导和业主众筹等方式,加快推进老旧居住小区和老年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重点对居住区缘石坡道、轮椅坡道、公共出入口、走道、楼梯、电梯候梯厅及轿厢等设施和部位的无障碍改造,组织开展多层老旧住宅电梯加装。这些政策的发布,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供了强力支持,老人们的“电梯梦”还会遥不可及吗?
观点 2
条件成熟再按“快进键”
□大 海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困难重重,说起来并不是昆明特有的现象,在全国的许多地方,这一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要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晰可靠的判断,我们就不能不多谈一谈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条件。
产生老旧小区电梯问题的客观条件千头万绪,但最为核心的只有一个字——钱!换言之,也就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状况。众所周知,我国建筑法规其实早已对住房加装电梯问题有过相关规范,之所以大部分老旧小区都没有电梯,恰恰是因为在我国商品房市场发轫之初,中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尚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加装电梯的建筑成本还是由此带来的住房价格提升,都是当时大多数公众不愿接受的。因此,当时的建筑商们才会不约而同地将小区住房层高主动控制在不用加装电梯的政策上限7层。而这一层高也成了当时经济条件下中国公众普遍欢迎的“标准”,其与生俱来的不便似乎也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日益迫近,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有了新的向往,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也成了新的社会话题。但应当看到的是,根据近年来的经验,凡是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达成了相当共识、开拓了示范路径的地区,均属于北上广等经济比较发达、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因为经济发达,钱的问题就不再是居民心理上位居第一的问题。有了这一客观条件基础,人们就可能在各种利益平衡的安排中达成共识、形成协议,政府也才可能在人们主观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安排。从某种角度上看,相应的经济水平就是一条“硬”界线,界线之上水到渠成,界线之下举步维艰。
昆明是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只有一线城市的五分之一左右。客观条件如此,纵然我们的主观意愿再强烈,为此做出的努力再充分,在没有更加强大的外部推动力介入的情况下,要自行推动老旧小区住房都装上电梯,难度不小,也不完全现实。更为可靠的思路应当是,依据各县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重点推进那些居民经济状况达到一定层次的小区进行改造,条件成熟一家就动一家,不成熟的就作好先期调研准备工作,多按按“播放键”和“暂停键”,等待条件成熟再按“快进键”。
作为一座经济后发城市,如果非要现在就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普遍解决,那就只能寄希望于将这一问题纳入国家级统筹,争取更多的国家补贴作为解决问题的外部推动力。当然,如果采用这一思路的话,我们的工作就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努力方向了。
当然,由于老旧小区楼房建筑结构不同和建筑质量的参差不齐,不是所有的老旧小区都具备加装电梯的标准和条件,这就需要加快对老旧小区的搬迁、改造工作,将其纳入城市宜居环境建设,从根本上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便利、舒适的出行环境。
观点 3
圆“电梯梦”需迈几道坎
□丁 丁
近年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这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不少群众的现实需求,抑或是对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上海、南京、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有效地提速了加装电梯的进程。但总体来看,大多数地方呼声高、行动慢,往往停留在“说说而已”的层面,“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说明这当中涉及的问题并不简单。
尽管有些地方加装电梯的步伐迈得快,“增梯”数量令人兴奋,但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几乎不同程度地在艰难中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从已经加装电梯的地方和无法加装的小区反馈的信息来看,普遍认为,加装电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其中有很多“卡壳”环节。要架起“幸福之梯”至少要迈三道坎。
资金坎。加装电梯最头疼的就是资金问题,也是一只“拦路虎”。若能踢开这只“虎”,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加装一部电梯的普遍报价在40万元至60万元,而不少老旧小区的住户往往是不愿离开老房子的老年人、企业退休人员、中低收入人群、暂时过渡的租客,一次性支出数万元,压力不小。尽管多地出台政策“红利”,给予财政补贴,有的甚至高达50%,但居民仍需承担“大头”。此外,加装一部电梯,后期的维护保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审批坎。加装电梯涉及住建、规划、国土、质监、消防、城管等部门,不少城市尚未出台加装电梯的规范性文件,一些小区居民和物业公司只好到处跑,非常折腾。如果私下安装,就有可能被监管部门责令拆除或暂停使用。因此,出台加装电梯政策成为当务之急。核心是政策要配套,统筹考虑技术标准、财政补贴额度、畅通审批通道、降低公共服务收费标准等。值得欣喜的是,此前云南省已颁布加装电梯指导意见。业内人士表示,指导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民意坎。加装电梯需经楼道2/3以上的业主同意才能施工。然而实际操作中,只要有一户反对,就会导致加装搁浅。有些一二楼的居民虽然不用分摊电梯费,但因担心受采光、通风、照明、噪音等影响,坚决反对。做不通工作,无疑放缓加装进程,甚至“胎死腹中”。而有些一二楼居民担心加装电梯后,楼层越高房子反而越值钱,不管是租还是售,高层都比一二楼受青睐。不同楼层的业主往往诉求不同,如果意见分歧大,包括建设资金分摊等,就很难达成一致意愿。
因此,加装电梯还得政府“唱主角”,相关部门有效组织。一部小小电梯,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加装电梯的头等大事是钱从哪儿来,前提条件是多数业主同意。多地对加装电梯给予财政补贴,还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允许使用养老金、专项维修金、房屋维修金等。北京、南京等地正在探索业主自愿、企业出资、免费安装、有偿使用的“电梯租赁”模式,昆明也有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成功范例。不少人迫切希望,结合本地实际,借鉴成功做法,把这项便民实事持续做好,早日让群众享受到“上上下下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