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严控跑偏 三类 特色小镇 将遭淘汰
国庆节前夕,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统筹规范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创建工作,坚决淘汰一批缺乏产业前景、变形走样异化的小镇和小城镇。
在很多人心目中,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魂牵梦萦的乡愁……地方虽小,但宜居宜业宜观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建设特色小镇,中央给予大力支持,目前有关部委已公布了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及两批共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的创建名单;而地方上积极性更高,有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大约有2000多个特色小镇,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中。
而当初有关部委设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在“大干快上”的热情推动下,特色小镇从数量上显然是“超标”了。面对地方的建设冲动,不少人捏了一把汗:这特色小镇到底该咋建?可别一哄而上搞成房地产或人造景点啊!
建设特色小镇,绝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发改委的《通知》强调,当前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概念不清、盲目发展及房地产化苗头得到一定纠正。为了巩固成果,还要进一步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典型引路机制和服务支撑机制,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和内需增长新空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确保数量服从于质量,无特色无内涵将被淘汰
如何打造特色小镇,有些地方的思路并不是很清楚。早在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
此次《通知》更加明确,建设特色小镇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严格遵循发展规律、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为底线。特别是将各地创建名单中不符合要求的三类“特色小镇”,列入了逐年淘汰的目标。这三类“特色小镇”是:
1、 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对这些不实小镇进行淘汰,主要是防止“只见新镇不见人”,打着特色小镇名义,违法违规搞圈地开发。
2、 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市县,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变相举债建设的风险小镇。主要是防止政府大包大揽、盲目上马,为了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加剧债务风险。
3、 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主要是防止千镇一面,没有产业和特色作为支撑,就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这三类小镇都是异化变形、跑偏走样的,必须要坚决淘汰。同时,对已公布的全国特色小城镇、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也要持续开展评估督导和优胜劣汰,并适时公布整改名单。对创建名单外的小镇和小城镇,同样要加强监督检查整改。
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它的内涵特质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
按照要求,特色小镇建设要严格节约集约用地,避免另起炉灶、大拆大建。规划用地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体育和农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同时,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严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产业准入关,防止引入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加强环境治理设施建设。
一些地方的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等,可能在某些方面跟特色小镇有点“像”,但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它既不是专为游客打造的,也不是专为企业打造的,它就是当地人生活工作的真实环境。作为外地人,你可以来观光游玩,也可以来创业创新。所以,不能将特色小镇的“帽子”,一股脑地扣在这些园区、景区、基地的头上。
遵循经济规律和城镇化规律,坚持产业立镇
《通知》强调,特色小镇建设是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各地要遵循经济规律和城镇化规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产业立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发展特色小镇投资运营商,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
“遵循经济规律和城镇化规律”和“坚持产业立镇”,这两条特别重要。因为建设特色小镇需要有一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这个地方要有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有成熟和产业和规模,条件不具备,硬造特色小镇肯定不行。
“特色小镇”建设,浙江起步较早,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效果不错。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很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块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数百亿规模的“块状经济”集群就有300多个。浙江培育“特色小镇”,是在具备上述条件后,因产业而兴。
而有些地区既不具备投资基础,又没有形成产业群,却去凭空打造“特色小镇”,也就不能不让人忧虑了。据悉,有的省份为了加快建设“特色小镇”,还下了硬指标,几年内必须完成多少多少。
麻辣财经的一位同事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西北一个县的干部来杭州考察特色小镇,考察结束信心满满,准备回去后县里准备仿照着打造一座。可是,这个县是个半农半牧县,整体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只有三四家。没有特色产业,特色小镇怎么能立得起来?
做工作需要抓手,但是推广任何经验,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从实际出发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布局,走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切莫盲目照搬照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不顾客观条件,盲目照搬,肯定是事与愿违。这些年,类似的亏吃得少吗?这样的傻事,可真不敢再干了!
特色小镇还要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不能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数量要求和政绩考核,要防止盲目发展、一哄而上。《通知》要求,各地要探索差异化多样化经验。鼓励各地区挖掘多种类型小镇案例,避免模式雷同、难以推广。同时,立足不同产业门类,挖掘先进制造类、农业田园类及信息、科创、金融、教育、商贸、文旅、体育等现代服务类案例。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建设特色小镇,要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企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政府的职责是引导企业有效投资,激发企业家创造力,鼓励大中型企业独立或牵头打造特色小镇,培育特色小镇投资运营商,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李丽辉)